人物專訪
1994年《Fortune》計算寶光實業(084)創辦人黃子明家族身家多過李嘉誠;1997年寶光蝕27.5億元成為當年虧損最多的上市公司;2011年黃創增接替大哥黃創保當上寶光主席,這位家族第二代沒有揚言重振家族聲威,只踏實、自信地專注本業,向市場說這家上市近40年的企業「在可見的將來不會發展新業務」,這就是寶光實業──「時間廊」和「眼鏡88」的母公司。記者:石永樂
雖然當上主席還未夠一個月,但黃創增已在寶光工作了二十七年,因此他覺得當上主席並無甚麼改變與分別。連業務發展步伐亦是以不變應萬變,打穩陣牌。
80年代初期,香港經濟不景,原本在石油公司工作的黃創增於85年被父親召回公司幫手,希望令寶光變革,帶領當時以手錶生產及批發為主的寶光進軍零售,黃創增認為,「有自己嘅生產、有自己嘅品牌,點解無自己嘅通路?」在大學念運籌學的黃創增認為,要搞零售就要突破當時傳統錶行的模式,因此寶光於85年發展「時間廊」,成為首家開放式經營錶行,專攻中產、白領這個未被開發的市場。
88年,寶光再收購「眼鏡88」,配合原有的眼鏡架生產業務,黃創增指,當時政府推出玫瑰園計劃推動香港經濟全速發展,亦是寶光發展最快的一段日子。
97年搞地產經歷最痛
除了手錶和眼鏡,曾被形容為泰國三大新興華人富豪家族的黃子明家族亦有經營泰國及香港的地產生意,高峯期於港、泰兩地擁有4家上市公司,94年《Fortune》雜誌計算黃家的身家有35億美元,比李嘉誠的33億美元還多,但歡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95年開始,泰國經濟放緩,加上97年金融風暴,令黃氏家族經歷最痛的日子,三家上市公司賣盤收場,剩下來的寶光因蝕售94年摸頂價購入的尖沙嘴達時廣場,令97年共蝕27.5億元,刷新當年上市公司勁蝕紀錄,「我都記得蘋果日報有登我張相,歷史上香港上市公司蝕錢最多的一間吖嘛,我都有keep住張相,其實係好事,睇返會令自己記住。」
亦是這個最痛的經歷,叫黃創增痛定思痛,專注於手錶和眼鏡兩項本業,並陸續出售地產項目,「第一個(蝕售)係好痛,但之後覺得好正確……業務focus好重要……唔想讓人誤解寶光仲係一間綜合企業。」寶光花了5年時間將所有地產項目出售(零售舖位除外),但03年遇上沙士,「當時每日返工睇到盤數,以為係85年初成立『時間廊』盤數。」
「下任都未做晒大陸市場」
但受惠開放自由行,加上黃創增的專注令寶光迅速從沙士復原,除港、澳、星、馬、泰,近年更加大發展內地市場的步伐,惟一直未能取得盈利,原因係未突破criticalmass(樽頸位),「喺中國,做生意唔係賺錢,係拓展、燒銀紙,真正賺錢嘅係香港同澳門。」寶光上月預告至9月中期盈利倍增,黃創增亦揚言會加大內地投資,「我諗到我下一任,都未做得晒大陸市場。」難怪他說在可見的將來不會發展新業務。
寶光實業大事記
1972年:在港上市
1985年:發展「時間廊」進軍零售生意
1988年:收購「眼鏡88」
1997年:虧損27.5億元,刷新當年上市公司勁蝕紀錄
2011年10月:黃創增接替大哥當上寶光主席
2011年10月:發盈喜,預告至9月中期盈利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