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水災 《蘋果》記者直擊
「泰國是我的國家,同胞受苦,我希望可以出一分力幫助。」曼谷被水淹,災民疏散到其他地區避難,但有些人卻從相反方向湧至曼谷,希望在國家困難時,盡自己綿力協助災民。曼谷巿多個政府部門或地區,均設立救援中心,數以萬計義工連日眾志成城抗洪,保護家園。
記者:馮樂琳、黃學潤、張軍
來自泰國北部的37歲老師Kitti,剛入完數百個沙包,額頭上汗水如豆大般滴下來,累得在堆叠成小山的沙包堆上小睡,醒來又抖擻精神繼續協助包裝及分派物資。Kitti透露,他原本在北部窮鄉教書,五日前響應教育部緊急呼籲,與數名「山區老師」南下曼谷抗洪。
辦公室變救援中心
離大皇宮數百米外的教育部辦公室,現已改為救援中心,救災物資集中地,乾糧、大米、食水、奶粉、甚至嬰兒用品都有,中心大約有1,600名來自全國各地的義工,每日朝八晚六向災民派物資,又要裝沙包,再派發到有需要地區,甚至隨傳隨到各區協助疏散或泵水。
中心表示,物資充足,每隔數日也有補充,而災民守紀律,沒有並現哄搶情況。中心過去一周已送出50萬個沙包100萬塊沙磚到決堤地點。Kitti與其他義工每日工作至深夜,由於中心不可留宿,他每晚要到附近寺廟借宿。「在國家危急時出一分力,可以幫到人最重要。」Kitti透露仍會留守曼谷與洪水搏鬥至水退,才返回北部。
而Siam區其中一個大型體育館也闢作救援中心,由於中心約有200名災民居住,除分發物資外,中心也有人煮食,飯香菜甜縈迴室內,食物、飲用水也不缺。這個中心的義工大多是曼谷學生,他們主要是協助包裝物資,將大米、乾糧、食水集成一大包成救援包,分發給災民。
住在曼谷巿郊的23歲大學生Kuson,一連三日每天清晨由寓所坐一個小時車程到體育館做義工。正攻讀碩士課程的他,學校正在放假,父母都支持他做義工抗洪,「今次泰國水災嚴重,好多同胞受苦,身為泰國人亦感難過,除祈禱外,我會做更多行動,盡一分力協助國人」。
工作累了席地而睡
泰國人的熱誠及團結也感染很多人,在當地工作四年的德國女子Ramona,昨早與當地同事走到體育館當義工,「泰國很好又熱情,以往經常幫我。我自己強壯又年青有氣力,幫手堆沙包也可以,今日星期日不用上班,同事叫到,義不容辭加入義工行列」。
現場所見,Siam區體育館義有逾1,000名義工,他們分工細緻,大部份人工作累了,滿頭大汗就隨便找個位置席地而睡,小休後繼續工作,義工們又很熱情,災民又送上熱飯及救援包,體育館內沒有悲情痛哭情景,有的是歡笑臉容及互相慰問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