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峯到 大皇宮失守曼谷市中心、四面佛暫保不失

洪峯到 大皇宮失守
曼谷市中心、四面佛暫保不失

泰國水災 《蘋果》記者直擊
泰國60年來最嚴重水災持續兩個月,首都曼谷昨天(周六)迎接最大挑戰,全市上下官民心情都隨水位升降而沉浮。先是天文大潮,接着是水量等同48萬個標準泳池的洪峯殺到,令曼谷北部和西部水浸擴散,湄南河沿岸排屋浸、廊曼舊機場浸、唐人街浸、大皇宮浸,幸好避過最壞情況,市中心商業購物區暫保不失。
記者:馮樂琳、黃學潤、張軍 曼谷直擊

曼谷昨天要過兩關,早上9時天文大潮達頂點,傍晚12億立方米洪峯從北殺到,都令防洪堤圍受到最嚴峻挑戰。早上大潮潮漲水位最高升至2.5米,剛好是堤圍高度,比預期低,海軍指大潮頂峯已過,今天水位不超過2.49米,堤圍總算可險守。
踏入傍晚洪峯天文大潮與相遇的關鍵時刻,湄南河兩岸的軍人及政府人員均屏息以待,密切監察情況。記者在場所見,湄南河的水位漸漸上升,但最終沒出現河水大範圍越過河堤的決堤災難性場面,只是連日一直有水湧向河畔住宅區的決口,水流湍急,令民居水浸加劇。入夜後,曼谷市核心地區仍未失守,暫逃全市被淹命運。
湄南河連日水位有增無減,防洪沙包已堆至2米高,更用木板支架支撐,相連千多米,遠望猶如蜿蜒曲折的長城。洪水來去湍急,有居民指,疑洪峯將至,水勢倏忽不定,一下子可能水浸幾吋,瞬間洪水又可以退去。
曼谷水浸緩緩擴散,在50個分區中,北部和西部湄南河畔7個分區嚴重水浸,水深達腰,其中廊曼、賽邁、挽博和他威他那區已先後下令疏散,另8區輕微水浸。湄南河沿岸碼頭已淹沒,所有設施都浸在水中,沿岸多間餐廳關門,人員全數撤離。
唐人街昨天部份街道積水深達一米,附近湄南東岸河畔的名勝大皇宮和玉佛寺都失守了,內圍有積水,當地傳媒指是記憶中首次,但仍對遊客開放。

在大皇宮附近,洪水湧入一條小巷,水流非常湍急。張軍攝

在軍警不斷加高沙包下,終於成功阻止洪水湧入大皇宮內。張軍攝

在大皇宮門外,積水深及膝,市民騎單車或涉水走過。張軍攝

軍民昨在曼谷一社區合力堆沙包加固堤圍,以防洪水殺到。美聯社

洪水滾滾,僧侶在街頭佈施,小心翼翼涉水而行。路透社

英祿仍唱好災情

大皇宮被洪水圍困多時,昨氣氛緊張,衞兵搬來大堆沙包擺放在出水口兩旁,準備防洪之需。為保衞大皇宮,軍方最後一博,寧願犧牲現場交通,將主要通往大皇宮的道路鋪築瀝青防洪堤,部份高逾1米,阻擋洪水湧向大皇宮。
在大皇宮附近的住宅區,小巷頓變急流,一些小童將之當成按摩池,浸在水中任由強勁流水沖擊,自得其樂,更有女童坐在橡皮艇隨波逐流。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區,多條運河水位急升,預計三日內全區淹浸。英祿哥哥前總理他信在西部乍能沙匿翁路的舊居也被浸,積水達一米。
北部已因水浸關閉的廊曼舊機場情況惡化,變壓器被浸引發停電,之前聲言不斷電不撤出舊機場的抗災行動中心,亦被迫搬總部到附近另一政府大樓。告急之聲此起彼落,英祿昨指曼谷以北洪水未有像預測湧到陸上直流曼谷,而是流入運河流出海,水浸情況到周二應會改善,民眾要有耐性。水利部亦指大潮將在11月6日完全退卻。

這名男子在湄南河附近堆起一袋袋沙包。路透社

寺廟裏裏外外都被水淹,僧侶站在沙包上留意洪水最新情況。美聯社

曼谷到處水浸,災民坐大貨車逃難。法新社

洪水水深及胸,居民上街時都聯袂一起涉水而行,以便互相照應。美聯社

泰國水災災情

最嚴重時全國77府中63府受災
受災人數:990萬
現時27府73萬戶受災
受災人數:220萬人
傷亡人數:381人死,至少兩失蹤
資料來源:路透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