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香港作家鮑耀明先生寄來周作人送給他的絕版書的書影,在他收藏的這三十四冊書中,絕大部份是知堂老人的著作,其中有民國二十六年三月宇宙風社出版的《瓜豆集》,知堂老人在上面題有「洙鄰先生尊誨 受業周作人呈」,該書原是送給老師壽洙鄰先生的(他是魯迅老師壽鏡吾的次子),現何以在鮑先生的手中呢?原來知堂有說明:「壽先生以九十歲去世,其家乃以見還,今以轉贈耀明先生」。這書除了憑添一段來歷外,卷頭又有壽先生的批語,更見史料價值。
而在眾多樸實無華的周作人書衣中,赫然驚見有1933年《沉鐘》半月刊(《沉鐘》周刊創刊於1925年10月10日,至第10期停刊。1926年8月10日,改為《沉鐘》半月刊,出至第12期又停刊。1933年10月15日復刊,為第13期。出至第34期1934年2月28日停刊。)第18期的封面,那瑰麗奇特的風格,原是出自陶元慶的手筆。
陶元慶(1892-1929),字璇卿,浙江紹興人。自幼喜歡畫國畫,擅長仕女、花卉。1913年,他入讀紹興省立第五師範學校,畢業後留校擔任附小教員。1923年,他考入上海時報館,成為該報館的一名美術編輯,專門負責《小時報》的刊頭設計。同年,他進入吳夢非辦的上海師範專科學校,從陳抱一研習水彩、油畫,吸收西洋技法。1924年7月,他初到北京,住在紹興會館,因作家許欽文之介,而結識魯迅。當時魯迅在北京各高校授課,其中作為文藝理論講義而翻譯的日本廚川白村的《苦悶的象徵》即將出版,就請陶元慶作封面畫,陶欣然接受。圖成,這封面畫由一個半裸體的女子,披着長長的黑髮,用鮮紅的嘴唇舔着鐺釵的尖頭變化而成。魯迅盛讚其「使《苦悶的象徵》披了淒艷的外衣。」許欽文更認為它「首創了新文藝書籍的封面畫」,而「五四」新文學書籍以圖案為封面的這是第一本。該書初版時因新潮社經費拮据,封面用單色印刷,魯迅覺得過意不去,於是待初版售完後,魯迅以他的版稅來補足印書經費,並將封面由單色還原為三色,視覺效果也更加強烈了。
陶元慶其後續為魯迅的著作《彷徨》、《墳》、《朝花夕拾》、《工人綏惠列夫》、《出了象牙之塔》、《唐宋傳奇集》等書繪製封面畫,其中最著名者首推《彷徨》一書之封面。畫的是三個人同坐在一把椅子上,看着逐漸西移的落日,給人一種日暮西天的彷徨之感。整幅畫採用了魯迅最喜愛的版畫形式,構圖簡潔、變形誇張中傳導了深邃的內蘊。魯迅稱讚說:「《彷徨》的畫面實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動。」《彷徨》的封面設計成為當時書衣畫的代表作。可是當時有人卻看不懂其寓意,以為居然連太陽都沒有畫圓,陶元慶只好憤憤地說:「我真佩服,竟還有人以為我是連兩腳規也不會用的!」
許欽文是陶元慶終生不渝的好友,許欽文的小說、散文集的封面,幾乎都出自陶元慶之手。1926年許欽文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故鄉》,以陶元慶的「大紅袍」作封面。許欽文後來回憶說:「當時住在北京的紹興會館裏,日間到天橋的小戲館去玩了一回,是故意引起一些兒童時代的回憶來的。晚上睏到半夜後,他(陶元慶)忽然起來,一直到第二天的傍晚,一口氣就畫了這一幅。其中烏紗帽和大紅袍的印象以外,還含着『吊死鬼』的美感──紹興在演大戲的時候,台上總要出現斜下着眉毛,伸長着舌頭的吊死鬼,這在我和元慶都覺得是很美的。」魯迅見到此圖稱讚道:「有力量,對照強烈,自然調和,鮮明。握劍的姿態很醒目。」後來魯迅又對許欽文說:「我打算把你寫的小說結集起來,編成一本書,定名《故鄉》,就把『大紅袍』用作《故鄉》的封面。這樣,也就把『大紅袍』做成印刷品,保存起來。」《故鄉》出版後,人們立即為其精美的封面畫所傾倒。之後陶元慶又為許欽文的《毛線襪》、《幻象的殘象》、《回家》、《一罈酒》、《蝴蝶》、《鼻涕阿二》、《趙先生的煩惱》、《彷彿如此》、《若有其事》、《無妻之累》等書作封面。
魯迅曾多次稱讚陶元慶的作品,並因一再請其作畫,說自己是「得隴望蜀」。除此以外魯迅還轉請陶元慶為文學刊物《沉鐘》和《未名》等書刊作封面,還有代王品青轉請為其女友「淦女士」(馮沅君)的小說集《卷葹》(後由司徒喬創作),以及董秋芳翻譯的俄國小說《爭自由的波浪》、李霽野翻譯的安特萊夫戲劇《黑假面人》等作封面。
1929年8月6日陶元慶因患傷寒,經醫治無效,在杭州廣濟醫院去世,終年三十七歲。許欽文將此噩耗告知在上海的魯迅,魯迅在8月10日的日記中,悲痛地寫道:「夜得欽文信,報告陶元慶君於六日午後八時逝。」隨後,許欽文去滬,魯迅「付以錢三百」,並叮囑許欽文「為陶元慶君買塚地」,妥善處理後事,還打算出版陶元慶的遺作。1931年的8月14日晚上,魯迅偶翻陶元慶生前送給他的畫集,不禁百感交集,在畫集的扉頁上寫下:「此璇卿當時手訂見贈之本也。倏忽已逾三載,而作者亦久已永眠於湖濱。草露易晰,留此為念。嗚呼!」其實讓魯迅可以存念的還有陶元慶為他畫的肖像,魯迅一直想請陶元慶給他畫肖像,陶元慶自是願意,不過因為兩人的時間一直湊不好,始終沒能找出時間來做素描,後來陶元慶返鄉在台州任教,魯迅才把自己的照片寄去,請陶元慶在假期對照照片畫一張肖像。1926年5月,陶元慶把畫成的頭像寄給魯迅,這就是魯迅生前最喜愛的一張自己的肖像了,後來這幅畫就一直擺放在北京阜成門外西三條胡同的「魯迅故居」客廳正中。哪天你在景仰魯迅之餘,也別忘了陶元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