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自10月初見了16170點的低位後,便一口氣向上衝近4000點,一洗近幾個月的頹風。不過,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大市最急的一段升浪已經過去,投資者不應再預期港股能夠輕易往上挑戰24000點水平。
筆者認為在未來幾周,大市再急速下滑的機會不大。這是因為不少投資者在10月初時(不論是對冲基金,傳統的互惠基金,或一般的散戶)都未持有足夠的倉位,因而錯過了這一浪急勁的升幅。因此,如果大市有較大調整的話,他們都將會把握機會買貨,從而對大市造成相當的支持。
相反,早一輪的急升乃是技術上超賣引致,而近幾天近千億元的成交,亦引證了一部份的短倉盤已經「冚倉」,因此「恐慌性」買盤的動力亦將會減弱,港股亦不容易再度急升。未來幾星期,筆者認為會有明顯「板塊輪流炒」現象出現,投資者如欲從中獲利,必定要夠快轉身。
在早輪大跌市中,不少基金愛股(尤其是中型股)遭到洗倉式沽售,不少更比高位跌近80%至90%。他們在反彈市中的動力將會是最強的。況且,如果大市在明年再度下試今年低位時,筆者也不肯定這類中型股會否再試新低。某程度上,現時轉戰實力個別股份(以基本分析為主)將會是一個不錯的投資策略。
貿易戰成隱憂
歐洲的情況看來將會穩定下來,不少人士認為,是次救市方案將有效12至18個月。因此,未來港股再次受壓的源頭,多數來自投資者擔憂中國經濟硬着陸,更嚴重的是中美兩大主要國家在貿易爭拗時擦槍走火,觸發「無贏家」的貿易戰。幸而,這方面的演變速度較慢,投資者只要多加留意,將能把損失減低。
楊延德
中環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本欄隔周一及逢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