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迴光」辯、講、誦、白 - 陸離

「孫文迴光」辯、講、誦、白 - 陸離

我抗拒《鐵獅子胡同的回音》這個劇名,因為我們可以想像得到,未必會有很多人知道「鐵獅子胡同」的明示與暗喻。今日資訊爆炸,表演氾濫,紙本無法看完,幾百個大小螢幕的影音亦排山倒海而來,不少人還要抽時間瀏覽回覆電郵短訊,又臉又鳥,還有視像會議,虛擬面談……《鐵獅子胡同的回音》明顯的反而是轉折、間接。即是可以半開玩笑說:「這個劇名很明顯是在那裏轉折、間接。」這就「拒客」了。
如果創作的目的並非立心歸類於「曲高和寡」,而是本來就有一個訊息要傳達,走入群眾,那麼某個角度好比翻譯,「信」、「雅」之餘,亦必需「達」。《鐵獅子胡同的回音》是比較文藝,好過編導曾經考慮的《孫大炮》。那麼既然「孫大炮」,不如「孫文」;既然「回音」,不如「迴光」。因為根據場刊:
「鐵獅子胡同深處,孫文臥病在牀,彌留之際,一段段往事,一位又一位故友重現眼簾。」而我看那場的「演後座談」,編導盧景文、主演孫中山的古天農,也談到:這好像就是孫中山的迴光反照。
恕我於此大膽暫用「孫文迴光」,原諒我真的不能接受「鐵獅子胡同」加「回音」。「回音」未必含意「彌留」,「迴光」義更豐。
親愛的盧景文先生,我是真的無禮了。幸先生知我。感謝您和「中英劇團」為香港觀眾創作了這樣一齣「極有深度、巧具聲色」的歷史劇。我已呼朋喚友,努力重看,用心回味「孫文迴光」精彩的多場辯論、演講、朗誦、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