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清初名臣張廷玉,之所以能夠歷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不倒,就只靠一條方,謹守黃庭堅所說的,「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想想也夠可怕,張廷玉當官五十年,憋住一口氣半個世紀,到八十多歲才斷氣,這算是爭氣,還是太過通氣,讓迎難而上的從政人士喪氣。
據正史及張廷玉本人的私日記所載,這位張先生還是個朝六晚一的勤力人,比董建華還要牛。
於是可以想像,五十多年來並沒有多少私人生活,半個世紀都保持適當的緘默,不敢說一句越格的話,習慣成自然,私下對家人朋友,難保也是沉默的悶蛋一名。
一個人長期不能暢所欲言,即使得到一切的肯定,即使安坐高位大半輩子,又有什麼生趣可言?
據說,張先生一生人唯一一次心直口快,唯一一次說了不那麼恰當的說話,就是在提出退休之餘,要求乾隆履行雍正對他的承諾,答應他死後得以配享太廟的尊榮。
你退休就退休好了,還提出上一任答應你的條件,挺多事的。乾隆一個不耐煩,就借故把他的家給抄了。當然,這一時多嘴也只是給乾隆用來作為整整他的藉口。他就是一直扮啞下去,也已經開始討了乾隆的厭。
讀張廷玉生平至此,只覺疲憊不堪,更覺得曾特首說退休後會抱孫為樂,應該早抱早着。官不是人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