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 林夕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 林夕

宋黃庭堅道:「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即是說,什麼都別說。
千言萬語縱使萬般有理千般恰當,也寧可保持沉默。中國歷朝官員,以此為官箴的,數到世界末日都數不完。做官做到這份上,自現代血性派看來,只落得龜縮二字。
窩囊啊,灌了滿肚子墨水,發酵出自認為對勁的真理,也要吞進嘴裏,爛在肚裏。日子久了,是會憋出病來,會折壽的。在那個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的年代,想要長長久久做點實事,可能真要以沉默為金,假裝不大明哲才可保身,保身才可辦事。
憋在肚裏的衷心之言,也不知道有沒有醬缸化,通通變酸。這種「古」風,吹到當世喧鬧的政壇,自然帶着腐屍氣。
為政不在多言?你不誇誇其談,以口技服人誘人,誰覺得你是疑似會辦事的人,疑似有良心的人,疑似有理想的義士。
不如一默?只消有一言半句在理的說話,即得理不饒人,以零成本搶佔了道德高地之後,連不得理也不饒人。
另一種多言的大嘴巴,萬言萬當,不惜說了再算,一張張期票先開了再算,而話也真的說過了就算。嫌古時沉默的政壇沉悶,更有一種最富娛樂性的,便是萬言萬錯,為利益故,也不惜一吠。
由謹小慎微到巧言令色,由沉寂到喧囂,像鐘擺不息,由此極端到彼極端,難得有執中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