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小悅悅、彭宇案與李源潮 - 李平

盡論中國:小悅悅、彭宇案與李源潮 - 李平

兩歲女童小悅悅失救慘死,輿論開始窮追猛打國人喪失惻隱之心,南京彭宇案因此再度進入公眾視野。彭宇案曾被時任江蘇省委書記、現任中組部長李源潮稱為「道德示範」,但事與願違,彭宇案如今反而成了道德淪喪的一個標誌。
2006年11月,彭宇因攙扶跌傷的徐老太,反被指為肇事者、告上法庭。主審法官王浩裁定雙方無過錯,但又判罰彭宇承擔40%醫療費共四萬多元。隨後幾年,河南鄭州、浙江溫州、福建廈門、天津等城市都發生翻版彭宇案。公眾多認為,王浩等法官的判決,懲罰了好人,助長了無理索償的風氣,也埋下了途人對小悅悅見死不救的禍根。不過,將國人道德淪喪歸咎於王浩們的判決,是一種負責任的道德反省、法治反省嗎?

高官介入 詭異方式結案

近日網上有消息指,法官王浩已被停職檢查,而廣州傳媒查證的結果是,王浩只是被調離法庭,並非停職檢查。要說彭宇案,迄今留有兩大疑問:一是徐老太的兒子據稱是當地公安局的一級警督,王浩的判決與這位高級警官是否有關?二是彭宇不服判決上訴,據稱以和解收場,彭宇只承擔10%醫藥費,並由第三者支付,為甚麼這宗輿論譁然的案件以如此詭異的方式結案?
彭宇案的一審判決時間是2007年9月,即中共十七大舉行前一個月。江蘇省官員是如何介入,以求盡快讓事件落幕,以免影響江蘇形象?李源潮正是在十七大躋身中央政治局,亦曾在會上拿彭宇案作為政績宣揚,聲稱案件以和解收場,「對社會,對各方,對輿論,對將來社會影響,對道德示範都有好處」。
國人道德的淪喪,自然不是始於彭宇案,不是源於王浩的判決,而有更深的政治、文化、制度背景。而揭開彭宇案真相,讓黨政高官、法官、警官在案件中的真實角色曝光,釐清其中被混淆的道德、法律、政治界線,儘管無法挽回小悅悅的生命,但有助維護道德心、維護法律尊嚴。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