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昨天繼續就施政報告致謝議案進行辯論,不少議員狠批曾蔭權任特首七年,香港無殼蝸牛數目激增,最後一份施政報告雖然復建新居屋,卻是「來得太遲、起得太少」,遠水不能救近火,力促政府重推租者置其屋計劃,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卻稱無意重推,以免影響公屋流轉。
新居屋定價未有方案
公民黨黨魁梁家傑批評曾蔭權「七年施政一場空」,不但貧富懸殊加劇,基層生活亦更見困苦,同時批評社會有逾10萬家庭符合新居屋申請資格,但當局每年只提供約5千個單位,抽中機會少於5%,不足以應付市民住屋需求。鄭汝樺回應時重申:當局致力維持公屋3年上樓的目標,預料未來5年會興建7.5萬個單位;即每年有1.5萬個單位推出,她承諾因應情況檢討供應量。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昨天則開會討論新居屋政策和公屋輪候冊情況,委員蔡涯棉會後透露,大部份委員認為新居屋補價安排需要連利息計算,確保政府不會虧本,但息率就要小心釐定,「利息唔可以好似銀行收高息;從保本角度考慮,要確保政府可以收返本金,但又唔可以同通脹掛鈎,因為高通脹時,分分鐘業主要畀好高息,加重負擔。」
另一名委員黃成智稱新居屋在五年後才落成「太遲」,建議當局考慮放寬居屋第二市場的購買限制,讓合資格的白表人士購買未補地價的第二市場居屋。委員會主席張炳良會後強調尚未就新居屋定價、補價等問題達成具體方案,但已聽取多位委員的意見,包括新居屋補價要計算利息等,稍後會分析新舊居屋補價安排的數據,再小心研究有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