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成為全職母親的舊同事蘇菲在「李八方」版的專欄才知道,最新的育兒格言是「贏在起跑線」,難怪連嬰幼兒奶粉廣告不住強調:便便係普通嘅事,腦部發育最緊要……。
從這個格言來看,我大概算是個失敗的父親。既沒有讓他吃甚麼補腦的奶粉或食物,也沒有參加甚麼「愛因斯坦」、「達文西」、「莫扎特」學院的學習班,反而讓他看那些不合時宜的「楚漢相爭史話」漫畫、「三國演義連環畫」;聽甚麼林子祥、NatkingCole,絲毫沒有想他一起步就彈出拋離十個身位的打算。
倒是兒子比較醒目。還記得好多年前他剛進小學,有天在電視看到某牌子奶粉的廣告,說奶粉添加了某些特別的元素,令吃的小孩子更醒目,腦袋更靈活。他立時說:「咁樣唔公平,我都冇食呢啲奶粉!」然後一臉悶悶不樂的樣子。想不到甚麼特別的點子安慰他,只好跟兒子說:「你老豆我都冇飲呢隻奶粉,而家都好地地,都唔係太蠢吖」。
「但係姑媽、嫲嫲成日話你細個好鈍喎!」
「我唔係鈍,係純唧!」
兒子當然沒有興趣跟我在純與鈍之間糾纏,接着播出他喜愛的「超人迪加」,很快就忘記了那隻製造不公平的奶粉。
某種奶粉添加的成分會否令吃的孩子比別人聰明誰也不知道,我知道的是,養孩子是一場超級馬拉松,在起跑的時候應聲彈出,比他人快十個身位或幾十米沒有甚麼好處,反而令孩子吃盡呼呼吹來的冷風,反而可能讓他過早耗盡精力與動力,到後半段無以為繼。讓孩子按切合本身條件及訓練的步速跑,適時提供食水、食物、香蕉,孩子其實可以跑得更好,跑得更遠,還可以欣賞一下沿途的風光。
除非養孩子是一百米短途賽,否則還是不要相信「贏在起跑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