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障人士支援少

聽障人士支援少

【本報訊】誰還記得李菁?這名在嶺南大學畢業的聽障女生,曾留學美國,畢業後矢志春風化雨,惜求職受盡白眼,08年3月從住所跳樓身亡,終年26歲。悲劇發生後,李菁家人成立志願組織「聾耳」,盼喚起社會關注聽障人士,協助他們融入社會。Ella也是聾耳的會員。惟三年下來,歧視未消,政府支援乏善可陳。
本港現有約七萬名語言困難、聽覺障礙的殘疾人士,不少聾人機構估算,若把職業性失聰和年老失聰,人數超過十萬。聾耳董事邵日贊說,聽障人士過去多從事文職或會計等工作,當經濟不景,會先被辭退;現時文職工作要求也提高,往往需兼顧其他工作,「好似叫你去見客,佢哋根本做唔到」。

憂融合教育有反效果

邵坦言,聽障人士求職局限太多,學歷不高,多從事洗車、清潔等獨立性較大的工作。他批評,勞工處專為殘疾人士而設的展能就業科,提供多是短期職位,「做得一、兩個月就當有工做,根本係數字遊戲」。他說業界一直爭取政府就殘疾人士就業配額制進行立法,規定企業達一定規模,必須聘請一定比例的殘疾人士,惟多年來政府無動於衷。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融合教育。邵日贊認同要消除歧視,但「好多師生都唔識點同聾人溝通」,憂慮會有反效果。他說,現時聽障人士升讀大學人數不多,估計只有20至30人。他促請政府加強殘疾人士教育,「教育係會影響思維、影響就業」,否則他們永遠難向上爬。

Ella(第二排中)稱很享受中學生活,因周遭都是聽障同學,沒有歧視。
受訪者提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