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s噏:再見《蘋果》再見夢想 - 法比奧

Whats噏:再見《蘋果》再見夢想 - 法比奧

假如九把刀當年和「沈佳宜」成了一對,也許就沒有今天的《那些年》,這位網絡紅人也可能只剩下兩把刀:菜刀和剃鬚刀。不記得誰說過: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必有一個灰爆的感情生活,因為溫柔鄉最能磨滅男性的鬥心,對惡妻百忍成金的德川家康就是好例子。
6年前,我帶着滿腔熱血踏入《蘋果》體育版,首篇專欄就被讀者罵作賣國賊,為往後的投訴信拉開序幕。這都是性格使然,從來覺得讚美是拍馬屁,被讚美是存心調侃,但人們偏偏覺得批評是搞事,讚美是識撈,怎不招人罵柄?
中學李老師對作文的教誨只有四字:設身處地,說寫文章不是寫給自己看,而要站在讀者立場寫他們想看的東西。寫評論呢?他說不能寫放諸四海皆準的廢話,若段落開頭均是「從XX角度看」,這樣的文章大可翻去不看。
有朋友說我敢言,這實在不是褒詞。只有在獨裁、沒有言論自由的地方,敢言才是褒義。香港這個法治社會,做傳媒頂多失業、遇上草泥馬,或惹官非,實在不存在敢不敢言的。各行家只要看看神州,就可以立直筆桿,暢所欲言。
不用着急,現在就談封筆風波。當時落筆埋尾,見字數不夠,跟之前段落不協調嫌不好看,於是寫「只要今季……我就……」,重看又覺得沒有種,乾脆刪掉今季二字。結果一個玩笑成了網上公敵,真是老貓燒鬚,笑甩下巴。
這次抽離體育行列,最希望能治癒睇波冷感症,連看球賽都提不起勁,做人還有甚麼意義?更重要是,終於可以試寫其他題材,可謂一圓多年來的夢想。
再見!
文:法比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