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洋制華 - 陶傑

以洋制華 - 陶傑

說特區政府十四年全無長進,顯然有失偏頗的。
至少一樣,近年有了點變化。譬如,新的立法會大樓落成,為什麼保安驅趕記者,如此勇猛?看看新聞畫面,明白了,原來特府僱用了一個叫戴宏的白人退役警司來率領黃臉的保安,保安的吆喝,聲浪比以前雄壯。
起用洋人以制華,百年都有效。洋人的膚色,來到遠東第三世界,就是專業和公正的保證。李鴻章辦北洋水師,雖然也把華裔將領送了不少去倫敦格林威治學海軍,但一臨實戰,李鴻章用了一個叫泰樂爾(WilliamTyler)的英國人做定遠號的副艦長。
另一艘鎮遠號,起用美國人馬吉芬(PhilMcGiffen)坐鎮;還有一個德國裔的提督漢納根(ConstantinvonHanneken),漢納根辭職,李鴻章再找一個開拖船的英國人麥格祿(JohnMcClure),雖無明確高職銜,其實艦隊都歸其指揮。
這些洋人,李鴻章有時無法駕馭,譬如海關關長赫德,智商高,而且不貪污。他不貪污,就像駱家輝來中國不坐豪華房車一樣,就令人很難做了,於是李鴻章找一些前線硬朗的白種人來,至少在甲板上一呼喝,辮子的清軍,都覺得好威威。
由此可見,香港在殖民地末期的什麼「公務員本地化」,以為洋人都捲鋪蓋回國,都由黃臉孔來指揮,是不盡行得通的。在骨節眼上,須起用洋人才行,像中央電視台的英語頻道,報新聞的,漸多白種,中國人看了,直覺上,都相信這張洋人臉孔──雖然也在唸稿──講的多半是真話。
這一招,曾特府也暗暗模仿過來。白人警司號令,華裔的保安衝撞記者,必定更理直氣壯,記者抗議「侵犯新聞自由」,跟洋人爭辯,他一定氣怯;一來英文有限,二來洋人來自新聞自由的文明國家,你不要教老母雞怎樣下蛋,這就對了,特府的政治手腕,是長進了一點點,讀歷史,不要說沒用,有。順這條路下去,多用白人,對曾蔭權、以後的什麼英,有妙用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