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亞的明天 - 陶傑

利比亞的明天 - 陶傑

利比亞狂人垮台了,以後怎麼辦?
部落內戰,勢所難免,只要讀過一點人類學,結合殖民主義的經驗,都明白,世上有的民族,基因排斥,在可見漫長的將來,是不可能建立像芬蘭、英國、荷蘭一樣的民主的。
利比亞解放以後,不要再重複六七十年代非洲第三世界「民族獨立」的血腥之路。實驗證明,行不通的,把從前的歐洲殖民主義請一點回來,品味有保障,有耶教文明的薰陶,蠻性會受抑制,過三百年,看看如何。
北非是很好的地方,瀕臨地中海,羅馬帝國和迦太基,還有馬其頓古代的艦隊所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突尼西亞,有一點拉丁文明的殘餘。
像今天的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許多法國商人都回去了。他們買下許多古舊的建築,把一些洞穴改成酒店。
外面是窄巷的迷宮,裏面像一千零一夜的秘境。法國人把洞穴的酒店打理得清潔明亮,僱用北非的女人做廚子,譬如早餐,做一種叫Galette的麵包,佐以牛油、果醬,都是鮮製,配以香濃的咖啡,看似粗樸,美味難忘。
洞穴裏很涼快。客房圍繞着小天井,敞開着天窗,有迂迴的石級,可以上天台。屋頂晾着雪白的牀單,下瞰阿里巴巴四十大盜童話裏的舊市集,藍天白雲,煩憂一洗而空。
天井間用地毯和軟墊,聽法國的民歌,混和着阿拉伯音樂。殖民主義者會把被統治的文化的優點發掘出來,不要擔心,法國人自有審美的判斷。
利比亞失落的情夫,是意大利。把意大利人請回來,讓他管理得越多越好,香港特區的海洋公園和迪士尼樂園,都是一樣的。利比亞人如果想來觀摩,很歡迎。
戰後快七十年了,哪條路是失敗的,明擺在那裏,看,就是孕育出像卡達菲、阿敏、波卡薩、莫加比這類人魔。不要鬥氣,承認現實,把地中海北岸的春風請回來,這樣才是真的解放,利比亞才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