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大行包辦港股逾半成交的局面持續,小型證券行市場比例持續縮小,上月C組證券行市佔率更跌穿10%,僅錄9.55%,逼近海嘯時的低潮期,亦即08年9月錄得的8.79%後新低。按9月總交易額按月勁減21%至1.4萬億元計,全港約430間小型證券行,每間平均交易額僅約3.2億元,佣金收入難有肉食。
中央借貨沽空無時間表
市場普遍認為,近期熱炒的輪證及中央借貨沽空的研究或可為小證券行帶來出路,但如意算盤能否響起仍屬未知數。港交所(388)主席夏佳理昨表示,中央借貨沽空研究仍未提交董事會,若有具體方案後會開放與公眾市場諮詢,但暫時未有時間表。至於近期衍生工具熱炒,他指已與窩輪商探討衍生工具抵押品的可行性,但目前未有進展。
據港交所統計資料顯示,今年9月14間外資證券行已佔56.8%市場成交額,按月上升1.58個百分點,排15至65名的中型證券行市佔率亦微降0.75個百分點至33.65%,其餘細行則降0.83個百分點至9.55%。事實上,C組證券行在1999年以前的市場比例一度高達四成,惟相關比例逐年遞降,反映小型證券行的經營困難。
另一方面,夏佳理昨透露,今年首9個月新股集資額達250億美元,為全球首位,目前仍有100間待上市公司排隊,其中30間已通過上市聆訊。雖然市場擔心內地民企來港上市的風險上升,但夏佳理指民企以反收購方式借殼上市,仍會以新股程序審批。對於早前傳出港交所與倫敦金屬交易所合併,夏佳理則不作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