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本報訊】政府就外傭居港權判決上訴,明日開審。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林煥光接受本報專訪,暗批外傭政策不公,製造社會恐慌,並關注近月接連有針對外傭居港權的遊行和言論,若政府敗訴觸發廣泛性種族仇恨,不排除引用《種族歧視條例》採取行動。 記者:王家文
林煥光不評論法律爭拗觀點,但認為外傭居港權問題不涉種族歧視,換轉是菲籍工程師,來港工作滿七年可申請居留權,但「點解工程師可以申請,外傭就唔可以?如果法例上係容許佢哋申請,但入境處錯誤理解法例,咁就係違規。」
任職政府30年的林煥光指出,外傭政策牽涉經濟、勞工等範疇,也有現實考慮。若非外傭工資遠低於本地傭工水平,大部份中產家庭能夠負擔,就不會有數十萬計的外傭離鄉別井,來港做家傭,「如果唔係有咁高數量嘅外傭,亦唔會有所謂外傭分薄香港就業或福利嘅恐懼。」
無人質疑政策道德性
林煥光家中聘用本地鐘點,沒聘外傭。他說站在勞工角度,外傭政策不合理,「點解申請一個外籍工程師、廚師來港工作,一定要畀返本地同等工資,但外傭就由政府去訂定一個『最高工資』,而唔係『最低工資』?」既得利益下,無人會提出質疑,「現實係我哋有30萬個家庭受惠於3,800元(法定外傭工資為3740元)嘅勞工,仲有邊個夠膽質疑呢個政策嘅道德性?」
首宗外傭居權案今年8月開審後,多個團體和政黨先後發起遊行,部份市民指外傭來港搶飯碗、乞綜援,有中學生說支持外傭的人有「二奶」是「賓妹」;網上言論更嘲諷外傭為「菲蝗」,有人留言「好想打賓狗」。
界定種族中傷不容易
林煥光承認,社會上確有針對外傭的言論超越理性討論,但暫不普遍,「可能係100條(留言)入面先有一條鬧到過晒火位。」他指要界定種族中傷不容易,若貿然發出勸喻或警告,會影響言論自由,「個別性言論好難話影響到全港市民產生仇恨、敵意,如果情況好普遍,開始影響一般人諗法,就一定要行動。」
《種族歧視條例》生效逾兩年,今年9月首次有外傭引用該例,控告僱主外母因其種族出言侮辱,案件仍在審理;去年8月馬尼拉人質慘劇後,本港曾爆發「仇菲」情緒,曾謠傳有菲傭遭施襲,當時平機會發聲明呼籲港人克制,避免種族仇恨或衝突。
林煥光坦言,暫未有種族歧視案例,但可引援其他歧視案件作判斷。今年初首宗殘疾中傷案,原告人指一報章文章中傷精神病患者。平機會雖敗訴,但林指案例為「中傷」確立界線。對於外傭居權案,林煥光說:「如果訴訟引申落去嘅判案,導致廣泛性嘅種族中傷言論,平機會一定會出聲」。
林煥光簡歷
年齡:60歲
家庭狀況:已婚,沒有子女
學歷:
74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系畢業
工作經驗:
74年加入政府任職政務主任
94年任教育署署長
96年任公務員事務司
00年任民政事務局局長
02年任特首辦主任
05年因被傳媒揭發緋聞而辭職
06年任奧運馬術公司行政總裁
10年獲委為平機會主席至今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