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程度低落,卻又極力推廣「母語教學」,便似全城有瘋牛症,反要立法家家戶戶必須吃牛肉一樣。
中文惡劣,因為香港是功利社會,一切只管「實用」。偏偏中文如果要好,必不可以實用視之,要把中文當做藝術來欣賞,這就遠遠超出了「中環人」西裝上班開視象會議簽約或者叫秘書紀錄lunchappointment的那種程度和要求。
譬如看一首詞:「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捲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這樣的中文好不好?好得不得了。但從鑑賞角度,不好。為何不好?因為俗。作者寫景是可以的,唯一用珠璣羅綺這類謝瑞麟周生生的物質一襯托便俗了,所以讀下去,即使寫西湖「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但收結以「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將來把這片繁榮畫下來,送呈給皇帝看,更是俗難耐。
從前見了詩詞都要背誦,現在不必要,香港的中環人寧願模仿白人,鑑賞紅酒,也不肯欣賞他們自己三千年傳承下來的中文,所以英國人真是優巧,管殖民地,英國人從來不打壓中文,他有一條秘方,令中國人集體來鄙視中文,這點法術舉世無雙,一個字:好。
今日特區政府「母語教學」,也不是出於對中文的欣賞,更不是「愛國」,而是因為他以為深圳河以北是一片十三億人的金山銀山,亦即「市場」。但有辦法的家長都送「國際學校」,你越說學好中文,他越鄙棄。跟外國的朋友說起,都笑得打跌。
讀以前的中國文學,一度如聽古典音樂,如品紅酒,都要用心來嘴嚼。其他有得跟洋人模仿,然後在中國人面前唬嚇,中文不好,一輩子沒救,幸好,中文差,不像英文不行,不會令你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