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浸會醫院發生離奇醫療事故,本月初一名孕婦於該院自然分娩期間,女嬰由孕婦陰道產出後,負責接生的資深婦產科專科醫生疑「甩手」,無接住嬰兒導致她飛墮地上,右前額受瘀傷。浸會醫院事後沒有按衞生署規定呈報事件,直至本報查詢才不得不交代。
記者:陳沛冰 梁麗兒
本報獲悉,本月初一名懷孕足月的孕婦,於浸會醫院採用自然分娩方式產子,當日早上孕婦由丈夫陪同進入產房,由一名於浸會掛單的資深婦產科醫生負責接生,另有兩名助產士在場協助。
當孕婦用力將嬰兒推出陰道,醫生站在產床床尾,面向孕婦陰道準備接住初生女嬰時,懷疑醫生「甩手」導致女嬰飛墮地上,情況猶如足球賽事龍門接波時「跣手」。當時產床距離地面約一米,事後院方立即為女嬰檢查,發現她傷勢不重,但其父大感不滿,向院方投訴。
浸會辯稱:生得好快
本報日前首次向浸會醫院查詢時,院方表示對事件沒有回應。衞生署接獲本報查詢後,向浸會了解事件才得悉情況。署方表示,該名產婦本月初於浸會生產,嬰兒在入院後約半小時出生。生產時嬰兒意外着地,當時在場的主診婦產科醫生即時為產婦及嬰兒進行評估,兒科醫生檢查發現嬰兒右前額受傷,經診治後情況穩定,已經出院。
衞生署指今次事件是一宗須呈報與初生嬰兒有關的嚴重醫療事件,但浸會醫院沒有按規定於出事後24小時內向署方呈報。該署已提醒浸會醫院要按規定通報。
無按規定通報衞生署
本報其後再向浸會醫院查詢,院方才承認事件。浸會指當時接生工作準備就緒,產婦的丈夫進入產房陪產,但事出突然,孕婦又「生得好快」,嬰兒才意外墮地。院方安排兒科及腦外科醫生為該嬰兒檢查,曾為嬰兒照X光等,證實嬰兒只是輕微瘀傷,不需藥物治療,3日後康復。院方已向嬰兒父母解釋事件。
對於為何瞞報事故,浸會醫院表示,該嬰兒經醫生診斷後沒有嚴重受傷,故沒有於事發24小時內呈報。院方接獲衞生署查詢後,會詳細呈報有關醫療紀錄,「但並不表示所有查詢之個案均屬嚴重醫療事故」。
仁安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余啟文表示,嬰兒出生時飛墮地上原因很多,如孕婦已生產多胎令子宮鬆弛,或孕婦生產時過份用力,均可導致她「生得快」;加上嬰兒出生時全身是胎水,醫生或因「跣手」而令嬰兒意外着地。
醫生指飛墮事件罕見
他指,孕婦生產時,當嬰兒頭部伸出子宮外時,醫生會先為嬰兒抽走眼口及鼻等胎水,之後再叫孕婦用力生產,可能過程中醫生與孕婦溝通不足,「孕婦忍唔到就生出嚟」。
另有資深婦產科專科醫生表示,以往沒有聽聞嬰兒出生時墮地事件;一般而言,早產嬰出現此情況的機會較大,因有關嬰兒體積細少,「孕婦一用力就屙出嚟」,醫生可能來不及反應,未能接住嬰兒。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表示,必須即時檢查嬰兒有否頭骨骨裂及顱內出血,大部份情況下嬰兒頭骨骨裂可以癒合,骨裂反可卸去墮地力度,減少腦部受傷機會。一旦顱內大量出血,即時症狀是神志不清及抽搐,嚴重者可令腦部受損,或要放血紓緩腦壓;而腦部受損可能有長遠影響。
浸會醫院近年較嚴重醫療事故
2011年8月
一名廣州孕婦在浸會剖腹產下男嬰,但未能排出胎盤,翌日大量出血,院方將她轉送公院救治不果,最終她返回內地成功取出胎盤。
2011年1月
醫護人員為一名老婦急救時,未有按既定程序核對藥物,錯誤將氣管擴張藥物當作腎上腺素為病人注射,導致病人死亡。
2010年3月
內地企業家楊烽在浸會醫院剖腹分娩後血崩死亡。
2009年10月
一名33歲內地產婦緊急剖腹產子後因羊水栓塞死亡。
2009年9月
一名內地婦人分娩數小時後,女嬰右大腿離奇骨折。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