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不可不讀 - 陶傑

中國書不可不讀 - 陶傑

特首之爭,消息滿天飛,「緋聞」之下,許多資深消息人士,天天有料爆,最近流行的一句話,是「阿爺拍枱」。
廣東話很傳神,「阿爺拍枱」,僅四字,有聲音,有動作,有畫面,有氣氛,比什麼「中央震怒」之類,還多了幾分戲劇的緊湊。
阿爺為什麼要拍枱?傳話的人活龍活現:「有女人,無所謂。你咁有錢,阿爺預咗,不過有幾多,快點通通嘔出來──嘔啦,嘔啦,係咁多?冇啦嘛?……」
粵語的生動,都在此等眉飛色舞的細末之處,令本屆的特首選舉,平添許多搖曳生影好看的戲劇枝葉。
「阿爺」的心意,許多人揣測。「阿爺」的為難處,只是沒幾個人明白。
宮廷的政治,大抵是這樣的:一項重大的決策,如收回香港,一旦由一個人或幾個人拍板定了,就像一艘大郵輪定了方向。甲板上的人,或有幾個知道可能這樣下去有問題,但要扭轉大方向,不可能。一來,船往前走,始終尚未觸礁,但掉換了方向,萬一撞了冰山,這個責任,誰來負?
從大躍進到六四清場,都是這樣子。況且今日,帳面上再無獨尊的強人,既然「集體」通過了,敢於橫生枝節,提出來的那個,以後的權力地位,都等同拋出來冒風險,沒有人提呢?即使砸了,集體負責,也就是無人負責。
何況打擊這位男主角的人,如果是他的對手,更複雜了。打狗看主面。不錯,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就像小兄弟倆,阿爺兩個都疼惜,但有一天,發覺大阿哥哎唷一聲痛叫起來,屁股殷紅,原來板櫈上給暗中反釘了口釘子,釘口上還渨過砒霜,誰下此毒手?小弟弟在捂着嘴巴笑。阿爺心中明白了,小孫子再疼,也會擂一記嘴巴,心想:這孩子年紀如此小,兄弟鬩牆,不但有欠忠厚,下手如此狠辣,一副身家,怎能交付此幼孫?
巴金家春秋的氣氛,康熙廢胤礽,道光勾掉奕訢改立咸豐,都是這個道理。什麼議會民主、拉票競選,什麼口才魅力、形像包裝,通通是西洋鬼話,中國書是不可不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