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失明維權人士陳光誠的行動,自內地十一長假持續至今,參與的民眾越來越多。筆者前周曾撰文關注,相信事件有機會演變成近期最具影響力的公民行動。如今,有關行動的升級,在官員之間、在公共知識分子之間、在支持民主的網民之間引爆爭議,又將如何衝擊中國的政治、社會、法治?
搶掠行為羞辱中國法律
對於探訪陳光誠行動,當局原以為是國際盲人日(10月15日)前後的一次例行作騷,但絡繹於途的探訪者,證明當局錯估了形勢。探訪者在東師古村遭到攔截、毆打,相機、手機等財物被搶去,首先考驗的是當局維護法治的誠意。雖然沒有誰奢望中國司法獨立,但臨沂的保安人員如此搶掠市民財物,無論基於甚麼理由和背景,都是對中國法律的羞辱,難道臨沂成了中國法律治外的獨立王國?
內地網民對探訪行動的爭議有三大熱點:一是北京高層與山東地方政府的立場是否一致?二是明知探訪行動要面對人身安全問題,是否必要做出無謂的犧牲?三是行動以探訪陳光誠及其妻女為目的,是否有必要在微博動員、直播?
臨沂官員出動數百人攔截探訪者,在不少網民眼中,只是地方政府欺下瞞上的行為,並不代表北京的立場。他們的依據之一是,新浪微博並未全面封殺探訪消息,即未得到中宣部的禁令。不過,這很可能是網民一廂情願的善良願望,一旦探訪行動繼續擴大,刺到當局的痛處,並受到國際社會關注,當局的封網行動隨時會升級。
名人竟稱為「劫寨救人」
令人訝異的是,一些被捧為公共知識分子的名人,對探訪行動大潑冷水,將行動形容為「劫寨救人」、「作騷」,諷刺微博的直播像要搞奧運會。難道面對當局長期軟禁陳光誠及其家人,面對當局攔截、毆打,探訪者都要啞忍、都要盲信當局會依法行事?所幸,章飴和、孫文廣等文化、教育界名人都力挺探訪行動,並且有不少人計劃親身加入行動,這場公民行動勢必越來越受矚目。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