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永利街 着意保氛圍

活化永利街 着意保氛圍

【本報訊】市區重建局將「原汁原味」保留上環永利街,斥資1,400萬元為四幢已收購的物業復修,並盡量保留單位內具特色的花紋地磚、樓梯扶手等,最快今年底完工。另該局計劃將復修後單位,以象徵式租金出租予保育建築學者、藝術家、作家及非政府機構。據了解,現有一所本地大學和藝術機構有意進駐,但雙方仍在商討具體細節。
永利街12幢舊唐樓,去年逃過清拆重建的命運,市建局至今收購逾半業權,包括永利街5、7、8及9號四幢唐樓,復修後活化再用。該局昨午邀請傳媒參觀正在復修的樓宇。現場所見,復修工程大致完成,外牆重新髹油,拆除僭建物,部份單位內的花紋地磚得以保留,部份則用木地板取代,而樓梯扶手的水磨石也保持原貌。

永利街4幢樓宇復修後,將以象徵式租金租予保育活化學者、非政府機構及藝術家。

部份物料搵唔返

不過,為配合現時建築及防火條例,單位原有的廚房改裝成洗手間和浴室,又在單位內加建現代化的廚房,單位大門改用木門取代舊式鐵閘。至於天台圍欄則以玻璃加高,原有的石屎地板則改為鋪設環保木,解決漏水問題。
市建局企業傳訊總監邱松鶴表示,復修工程按照50年代的核准圖則進行,回復當年的面貌,強調已盡量保留原有特色,「可以保留到嘅都盡量留,但有啲單位喺收購前已經俾人破壞咗,部份物料更加搵唔返,但我哋唔想做假古董,所以部份單位用咗現代物料取代,唔係全部改頭換面。」他強調,永利街的唐樓並不是歷史建築,最值得保留的是永利街平台上建築物的整體氛圍。

天台加設環保木,解決漏水問題。

便宜租予藝術家

邱松鶴續稱,復修後有15個面積大約400至500呎的單位,但不會用作商業用途,現時初步構思以象徵式租金出租予本地和海外藝術家、作家,以及非政府機構。另會邀請保育活化建築學者進駐,作實地研究。
他又說,曾與其餘八幢唐樓的業主接洽,該局可提供資助進行維修,但被拒絕,否則現時外觀可以更統一。

市建局表示,復修過程中盡量保留原有地磚,並還原原有的窗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