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利街保育不倫不類大走樣港人歲月被偷走

永利街保育不倫不類大走樣
港人歲月被偷走

【本報訊】上環永利街在電影《歲月神偷》引發的保育聲中得以保存,市區重建局去年實牙實齒會「原汁原味」保留這戰後建築群,惟本報發現數幢經翻新的唐樓,單位內櫳竟變成現代化住宅,新式裝修、柚木地板、透明玻璃廚房,完全掩蓋了原有歷史痕迹。關注保育人士直斥這種不倫不類的保育,簡直是「偷了香港人的歲月」。
記者:梁御和、胡仲邦

上環永利街共有12幢戰後唐樓,每幢共三層。去年市建局在保育人士壓力下最終「跪低」,將永利街剔出重建項目,並向城規會申請將該街劃為保育區。市建局將已收購的五成業權共四幢唐樓翻新,包括5、7、8及9號,計劃樓上單位出租作住宅,地舖用作茶座等商業用途。

永利街去年在保育聲中得以保存,但復修工程卻將部份歷史痕迹破壞得面目全非。易仰民攝

《翻新前》
翻新前的天台鋪有赤土陶磚地板。

《翻新後》
翻新後的天台,被換上戶外木地台,韻味盡失。易仰民攝

鋪柚木地板裝玻璃門

翻新工程接近完成,有市民發現唐樓騎樓原有的木門被拆去後,改以石屎砌牆並開窗口位,質疑翻新工程破壞了原本面貌。記者到現場雖有建築工人在工作,但成功進入使用同一樓梯的5、6號查看,發現翻新與未翻新單位大門有強烈對比,已經被收購的5號單位大門換為現代木門,未被收購的6號單位則保留舊式趟閘及木門。
記者推門到翻新單位,大嚇一跳,竟發現約400平方呎的內櫳「走樣」,大變身猶如新樓盤示範單位,完全沒有戰後舊樓味道;五、六十年代的花紋地磚被拆走,鋪上簇新柚木地板;廚房則裝上透明落地玻璃門,廚房側可用作曬衣的露天空間,地台鋪了戶外木板。走上天台,原有地磚瓦片已不復在,變成新式戶外木地台,遠望仍未翻新的唐樓天台,完全兩個模樣。

《翻新後》
室內廚房裝修相當現代化,仿如新樓盤。梁御和攝

 

舊唐樓內原有舊式木門,甚有民族氣息。

翻新後的單位,換上現代流行的新窗花,失去了舊樓的原汁原味。

應沿用舊有材料風格

從本報得知永利街翻新狀況的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對情況十分愕然,並批評:「完全不倫不類,好失敗!」他說:「我哋講緊嘅保育係要保留當年嘅元素同風味,令人可以真正了解當年居民嘅生活,五、六十年代有柚木地板同落地玻璃咩?」
環保觸覺項目主任何嘉寶則批評,市建局的保育概念與公眾要求明顯有很大距離,「永利街嘅情況,就好似灣仔街市咁,鏟走晒裏面有歷史價值嘅嘢,得番個殼」。她又指:「除非有危險性,否則保育時應盡量保留或沿用舊有材料、風格,舊地磚同木門都應該透過維修盡力保存」。她又認為,當局在進行保育項目時,應就翻新或改裝內容向公眾諮詢。

永利街5號被翻新後改為現代木門(左),仍未被收購的6號則仍保留舊式趟閘及木門(右)。

市建局回應本報時強調,進行保育時會根據當年核准建築圖則作修復式維修,並盡量保留舊有地磚、瓦仔及紙皮石,損壞或影響安全的建築材料才以其他物料代替。該局又指,預計復修工程於本年底完成,暫不會將樓上單位作商業性放租,但構思收取象徵式租金出租予保育學者、藝術團體或社會企業,作活化保育的研究據點,詳情稍後公佈。

電影《歲月神偷》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