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戲道:趙崇基、溫碧霞左右共融

電戲道:趙崇基、溫碧霞左右共融

相對於曾蔭權輕蔑讀歷史,香港導演趙崇基則認為國家要進步就要通曉歷史,因為過去是一面鏡,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他認為連立國只有二百多年的美國都重視自己的歷史,更遑論具五千年文化的中國。趙崇基指不曉得自家歷史的人講愛國只是空談,所以講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故事、謝君豪及溫碧霞等主演的新作《英雄喋血》,以紮實的史實為背景,以電影記載百年前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撰文:何永寧

曾執導《慳錢家族》的趙崇基自言《英雄喋血》是前作《夜明》的延續,講述黃花崗烈士起義的背景及過程,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有特別的意義,他說:「我哋位特首曾蔭權話中史唔緊要,仲話『點解你哋啲人咁緊張中國歷史,我讀書時中史都唔及格啦!』唔會以此為恥,實在係好可悲。想國家進步就要從過往歷史吸取教訓,歷史係一面鏡,最好的國民教材,令人唔會重複前人嘅錯誤。美國立國短短二百幾年都識不斷講自己嘅歷史,何況中國係有五千年歷史嘅國家。」

左仔破格入台大

所以這趟拍攝《英雄喋血》趙崇基亦本着尊重史實為大前提,故成為今年中國電影展九部推介電影其中一部,他說:「雖然部片主要係香港演員,相信係因為歷史背景,所以可以喺今屆中國電影展播出。」他表示黃花崗起義的意義在於一班烈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他感慨地說:「睇番呢班人嘅情操好高尚,就算當年成功佢哋都未必有命享受到革命成果,你話唔係為下一代為國家為乜呢,佢哋係真正嘅愛國分子,比起今時今日嘅『愛國賊』不可同日而語。」趙崇基指愛國賊是借愛國之名來謀取個人利益,所以在拍到一班義士寫絕命書給家人的一幕感觸特別深。
趙崇基自言出身在左派家庭,他說:「爸爸喺左派機構工作,當年毛澤東、周恩來離世佢都特登帶我去弔唁,估唔到我會去台灣讀書,當年都係先斬後奏考到先同爸爸講。」他自言當年非常喜歡讀中文,又沉迷台灣作家白先勇等人的小說,當知道他們均來自台大的外文系,順理成章便報考台大,他說:「當年北京大學同清華都未收香港學生,台大係唯一選擇,當爸爸知道我考咗入台大都好愕然,但佢都冇反對。」自小在被視為左派陣營的李鄭屋邨長大,跟不遠處右派基地蘇屋邨遙遙對立,每年十月頭雙方都會掛起代表自己的黨旗及國旗,他說:「雖然大家都有自己嘅立場同背景,但好少衝突,唔似今日咁多暴力事件。每年十月都好熱鬧你就掛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我哋就插滿五星旗海,熱鬧得嚟都好和諧。」

趙崇基笑言自己是左派家庭出身入讀台大,是另類的國共合作。

家教嚴似受軍訓

有份參演《英雄喋血》的溫碧霞(Irene),在被視為右派基地的調景嶺長大,在戲中再演繹大時代的女子可說駕輕就熟,她說:「每年十月調景嶺就係一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好有氣氛,爸爸係國民黨嘅軍官,治家都好似軍訓咁嚴,唔畀我出夜街,就連男仔打電話嚟都唔畀。」Irene自言自小接觸有關辛亥革命及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她說:「一班仁人義士用自己的生命去救國,當然係值得人尊敬,可以親身演繹呢段咁有意義嘅歷史自然好難得。」再演風塵女子,Irene表示不擔心被定型,她笑說:「每位演員都有佢適合演嘅角色,至少有導演想搵呢類型演員會諗起用我先。而且今次角色係一位好有深度嘅女子,唔係單要嫵媚,有好多好深度嘅內心戲份。」
《英雄喋血》故事以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起義為骨幹,細意描述在起義前的各人對革命所抱的理想,在片尾各人抱視死如歸的決心給家人寫絕命書的一幕及謝君豪為殉難烈士執屍的場面,令人看後肅然起敬,亦感慨他們高尚的情操及決心。

謝君豪演繹冒生命危險為烈士收屍的一幕,悲傷情景令人動容。《英雄喋血》劇照

騷Time
戲味無窮

在香港舉行的中國電影展,由97年至今已是第15屆,影展旨在推廣內地的電影,增進中港兩地文化交流。今年挑選了9部不同風格、具代表性的內地電影,分別在香港電影資料館及香港太空館等地上映,當中參與演出的演員有張艾嘉、秦海璐、張靜初、范冰冰、徐靜蕾、陳沖及劉燁等一班有份量的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