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作死不離3兄弟》印度社會釋放創造潛能

蘋影話:《作死不離3兄弟》印度社會釋放創造潛能

過去三、四十年,我們在香港看到的印度片,多數是在國際電影節、藝術中心等放映場地,以薩耶哲雷、馬連奴山等著名導演為首的作品,大多以小市民或農村草根階層為主角。這些電影比較側重藝術性,又往往以悲劇告終。居港的印度人都不喜歡看。印度觀眾最喜歡看佈景豪華、服裝艷麗,又唱又跳的歌舞片,即所謂「寶萊塢」(Bollywood)電影。
本片其實不算真正的寶萊塢電影,片長近三小時不過跳了幾隻舞。過去十年八年,我在其他影展見識了寶萊塢電影的魅力,半部片的歌舞時間令觀眾進入亢奮狀態。有些影片的外景拍攝,氣魄宏大,連荷李活片都比了下去。本片明顯地以刻劃人物、鋪排情節取勝,許多觀眾笑個不停,但我反而被許多「感動位」,例如「遙控接生」打動了。印度電影據說不准有接吻鏡頭。我不清楚印度的電檢尺度,但過去法國好幾位著名導演,例如雷諾亞、路易馬盧、阿倫歌爾勞都去過印度拍片,但有法國導演去過中國拍片嗎?一個安東尼奧尼就嚇怕了許多歐陸電影大師。沒有人是甘願自取其辱的。兩、三年前,法國國慶閱兵都找印度軍團一起會操,訊息是非常清楚的了。
撰文:黃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