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麗兒報道】香港大學破解了本地馬匹爆發獨有的「脆弱馬尾症」(BrittleTailSyndrome)之謎。元凶為新品種真菌感染,可致馬尾毛大力一扯便斷開及變短,影響外觀,一度有近三成馬匹被該症困擾,要接受抗真菌治療。香港賽馬會強調,馬匹操練及出賽表現無受影響。
曾有三成馬染病
馬會獸醫部04年首次發現本地馬匹的馬尾毛出問題,包括較脆弱、易斷裂、斷開一半,統計約三成馬有症狀。若以1,200隻現役馬計算,即約360隻馬中招。馬會當時曾找中文大學專家調查,估計源自真菌,但找不到元凶,令馬會束手無策,只能以加入抗真菌藥物的皂液,為帶病馬匹清潔殺菌。
直至去年,馬會向港大微生物學系提供馬尾毛樣本作聯合研究,終於發現致病原為新品種真菌、即「香港馬毛黴菌」(Equicapillimyceshongkongensisgen.nov.,sp.nov.)。研究分析55隻馬的馬尾毛樣本,共34隻馬被驗出帶此真菌,其中22隻已出現甩馬尾毛或馬尾毛較短的症狀。專家再將正常及發病馬匹比較,發現發病馬匹,帶菌數目較多。
不影響其他動物
專家又將有關真菌放於其他動物的毛髮作對比研究,包括貓毛、狗毛及人的毛髮等,發現該菌只感染馬毛,其他動物的毛髮不受影響,進一步證實為脆弱馬尾症「兇手」,至今未發現有其他地區的馬匹出現同類症狀。
研究另發現,香港馬毛黴菌只存於攝氏30度的溫暖環境下,並只感染馬匹的馬尾毛,馬的皮膚或馬蹄則不受感染。此真菌的特徵與一般常見真菌不同,可令人類受感染的真菌如癬類,可感染各種部位,包括指甲、皮膚及頭皮,甚至走勻全身。此外,研究未有發現該病有馬傳馬,以及馬傳人的情況。真菌肆虐馬匹期間,馬會曾調查須接觸馬匹的員工,未發現有人中招。
馬會發言人指,本港約1,200隻現役馬中,現只有小部份馬匹患該症,但無透露實際感染數目。病馬的馬尾毛較短,但馬尾皮膚不受影響。當病馬使用藥用清潔液後,病情可獲控制。發言人強調,該病只影響馬匹外觀,其競賽及表現不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