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近期副流感病毒感染有上升趨勢,廣華醫院早前接獲一名19個月大男嬰,感染副流感後出現急性壞死性腦病的個案;因神經系統受損,他一度對外界沒有反應,四肢肌肉失調;康復後仍有雙眼及四肢活動出問題等後遺症。
肌肉失調致肢體扭曲
該名19個月大男嬰一向健康良好,病發時發高燒及多次嘔吐。他入住廣華醫院兒科8小時後,出現癲癇及抽搐,院方隨即將他轉入深切治療部,惟他的癲癇持續一個半小時,並越來越嚴重。
入院第二天男嬰情況進一步惡化,陷入深度昏迷,肝功能出現問題。磁力共振等檢查顯示他患有急性壞死性腦病,化驗結果顯示他感染副流感病毒第三型。入院第8天他昏迷情況有改善,但未完全恢復對外界的反應,如不能說話、視線不集中、不能跟隨指示及失去嚥吞能力。他四肢肌肉張力失調,即肌肉不由自主地持續收縮,導致肢體扭曲,肌肉亦出現僵硬。
院方為男嬰安排神經系統復康治療,之後數周情況好轉,能回復笑容、語言能力、跟隨簡單指示、視線能集中及肌肉活動能力好轉,9周後才完全恢復吞嚥能力。
本月次周病例增一倍
他一年後再覆診,仍有輕微肌肉失調問題,雙眼向左右望時,眼睛活動範圍受限制,及有間歇性眼球震顫。有關個案刊登在最新一期《香港兒科醫學雜誌》。發表研究的專家表示,除上述個案,07年及09年分別有文獻,紀錄本港兩宗兒童感染急性壞死性腦病的死亡個案。
近期本港副流感病毒有上升趨勢,衞生防護中心監察顯示,本月首周只分離到18宗副流感病毒,但到第二周已分離到32宗,增加近一倍。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現時副流感病毒處於活躍期,該病毒一般引致上呼吸道感染或肺炎等,引致腦病情況則較罕見。病人因腦部受破壞,或會有殘障等後遺症。該病毒沒有疫苗預防,故必須注意個人衞生。
此外,香港兒科醫學雜誌發表研究,明愛醫院早前接獲一名16歲男子,他有濫用氯胺酮習慣,並且經常進食「垃圾食物」代替正餐。病發時他語無倫次及神志不清,證實患有罕見的維尼克腦病。該病令患者精神失常,死亡率可達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