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200年歷史 意大利名家製造660萬元小提琴覓知音

逾200年歷史 意大利名家製造
660萬元小提琴覓知音

【本報訊】小提琴除可用來演奏音樂,還可投資保值。法國知名小提琴工匠ChristopheLandon,以巧手製造大、中、小提琴和琴弓,價值由數萬至數十萬港元不等;他亦會從世界各地搜尋價值連城的小提琴轉售,日前來港展出珍品。一個逾200年歷史、意大利製的小提琴,價值逾660萬港元,只因其音質渾圓無比。 記者:袁慧妍

現年61歲的Landon,15歲在法國學製小提琴及琴弓,至今製造了逾百個大、中、小提琴。琴要用上乘木材製造,背板用楓木,因木質堅韌且不易萎縮;面板則用松木,可支撐弦線壓力。國際知名小提琴家MikhailSimonyan,去年在多個國際演奏會中就用了Landon製的小提琴演奏,令他畢生難忘。
Landon今次帶了八個小提琴、三個中提琴、兩個大提琴,及十多支琴弓來港;他說每次帶着樂器周遊列國,都要跟航空公司周旋一番,且要把弦線拆掉,以防小提琴在高空承受太大壓力而「粉身碎骨」。

小提琴家JohnMa(左)與小提琴工匠Landon一見如故,今次Landon來港,John亦到來探望。

琴身變乾後音質更佳

今次在港展出的珍品包括1770年意大利工匠G.BGuadagnini,及1750年意大利工匠PetrusGuarnerius的小提琴,分別價值85萬美元(約663萬港元);1850年鑲有黃金及龜殼的法國琴弓,價值亦近200萬港元。但今次沒有展出他親製的作品。
他表示,17至18世紀期間,意大利小提琴的手工達登峯造極之境;經過200年洗禮,小提琴的木身會變得更乾,音質就更佳;小提琴價值一直有升無跌,因歷史越悠久,音質會越醇和漸趨渾圓。配合不同名師設計的弓,每個小提琴奏出的音樂就會成就一種獨特個性。
香港小提琴家、城市室樂團成員JohnMa,日前親身試拉展出的小提琴,還越拉越興奮,指音色溫暖和嘹亮。Landon現下榻中環文華東方酒店,歡迎音樂家到場試琴。(查詢可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