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席捲全球,經濟衰退相信在所難免。其實香港經濟早已陷入滯脹,工資不升,通貨膨脹,打工仔生活越來越艱難。不過,香港人消費卻不見得因此節儉起來,起碼筆者與很多朋友都發現一個怪現象,就是不少食肆仍出奇旺市,排隊等位是基本動作,出名的餐廳酒樓若不預早訂位,休想光顧。
料經濟衰退滯後作用
以為食肆門庭若市全賴內地同胞刺激消費,但筆者較早前到銅鑼灣世貿中心一家日本食肆吃午飯,埋單每位四百多元,光顧的多是香港人。通脹影響下,食材價格上升,加上最低工資及舖租飆升,各食肆已相繼加價維持毛利。不受加價影響,莫非香港人真的「民以食為天」,食咗先算?抑或經濟其實未如大家想像般差?筆者估計很大機會是滯後作用。
這種怪現象,在03年沙士後亦曾出現,筆者記得,當年很多海外客戶查詢,疫潮退卻後的香港面貌,市民信心如何?筆者特別跑到銅鑼灣,拍下市民在食肆外排隊等位的情況,還記得利園停車場張貼「滿」的告示。雖然市面人流增加,但當時香港仍面對失業率上升、經濟及物業市場不景,最深印象是時代廣場外那個的士站,仍見的士大排長龍。反映飲食業復蘇超前於整體經濟。
究竟今次是滯後抑或超前?筆者主觀願望當然是這興旺的現象持續,因為可以直接有利經濟,但這畢竟是一個怪現象。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