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兩岸都有「慶典」。
北京有胡錦濤,台北有馬英九。胡主席一貫神情肅穆,馬英九上台講話卻一臉外憂內患之色,七情上面,眉頭緊皺,握着拳頭亂揮,好像又要革命了。
這就顯得「辛亥革命」好像關他的事了。
其實,一百年前搞「辛亥革命」的人,想不想得到一百年後中國變成什麼樣呢?
他們一定想像不到變成今天這個樣。
若照史料披露,孫中山那麼倚重日本人,仰仗日本人來對付滿洲人,一九一二年,也就是革命「成功」的第二年,他便帶着手下去日本「謝票」,在長崎的「花月」餐館裏,就有一張當年他跟日本恩公們的留影,當時,「花月」是一家妓館。
那麼,如果孫中山在當選大總統之後沒有遭遇波折,一帆風順執掌中國,跟日本的友好便鐵定了,那一場中日戰爭大概也不會發生。還打什麼呢,那麼勞民傷財,有借有還便是。
孫中山一定想像不到今日中國的模樣。
我們也想像不到中國在孫中山手裏會是什麼模樣。
所以,「辛亥革命」跟今天中國人的日子,真的關係不太大。
台灣紀念「辛亥革命」一百歲,出動傘兵跳傘表演,結果烏龍百出,傘兵跳得亂七八糟,有的還給吹到兩公里外,最後只有零零丁丁幾個在目標點上落地,一齊向馬總統敬禮,很是尷尬,很有「辛亥革命」的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