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旗手曾雕毛澤東像惹爭議中國製造 馬丁路德金像揭幕

造像旗手曾雕毛澤東像惹爭議
中國製造 馬丁路德金像揭幕

「我有一個夢。」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MartinLutherKingJr.)1963年發表了《我有一個夢》(IHaveaDream)的演說,高呼種族平等公義。48年過去,美國有了首位黑人總統奧巴馬(BarackObama),更在華盛頓國家廣場有了首座非總統雕像──馬丁路德金紀念像。經15年波折與風雨,這座黑人質疑怎麼由中國製造的花崗石像,前天(周日)終由奧巴馬揭幕,在華府守護着美國自由平等立國的夢想。

《我有一個夢》是馬丁路德金1963年發動25萬人遊行,在華盛頓國家廣場的林肯紀念堂前發表的經典名篇。儘管當下美國爆發「佔領華爾街」運動,示威者高呼經濟社會沒平等沒公義,但馬丁路德金紀念像現佇立在國家廣場的華盛頓紀念碑、傑斐遜紀念堂和林肯紀念堂間,彷彿呼應了名篇裏「從絕望之山開闢出一塊希望之石」,守護着三位前總統和他堅持的自由平等立國理想。

屹立國家廣場 守護平等理想

紀念像15年前由前總統克林頓拍板,上任總統喬治布殊奠基,但沒想到終由一位黑人總統揭幕,總算一圓馬丁路德金的種族平等夢。奧巴馬在揭幕儀式上,在時間囊放下他簽了名的就職演說和2008年民主黨全國大會演說文稿。揭幕禮有50,000人參加,多是黑人。
奧巴馬發表20分鐘演說,讚揚馬丁路德金「喚醒我們的良心」,以和平抗爭運動爭取平等,以發人深醒的演說打動人心。他說,美國應延續馬丁路德金精神,有權勢者勿將重建經濟、改革醫療等斥為分裂國家舉措,這些變革都是為了追求公平。他又說:「如果馬丁路德金在生,我相信他會提醒我們失業工人有權挑戰華爾街的貪婪,但不應將華爾街的人都妖魔化。」
當馬丁路德金這座從岩山切割巨石而成的9米巨像,屹立在偌大的國家廣場,美國人卻又惹來爭議:當中國雕塑家雷宜鋅,由52國逾2,000雕塑家脫穎而出,成為造像旗手,有人就質疑怎麼不交給美國人,尤其是美國黑人,而交給一位曾雕毛澤東像的中國人造?到設計模型面世,又有人批評造型太富對抗性,帶「中國革命」色彩。到石像造好運到華盛頓安裝時,美國石匠工會又批評搶飯碗,要求由美國工人安裝,到證明美方沒有無縫銜接技術後,才讓中國安裝團隊成行。

紀念像是仿照馬丁路德金這張1966年在辦公室所拍的照片所雕製。

馬丁路德金辦公室照片為藍本

在怎麼是中國製造的爭議聲中,馬丁路德金基金會稱藝術無國界,駁斥批評是狹隘的民族主義。馬丁路德金的兒子和家人力撐,指「他一輩子都在抗爭」,造型符合他的精神。雷宜鋅則指,毛澤東也欣賞馬丁路德金。但史書記載,馬丁路德金崇拜印度聖雄甘地,秉承他非暴力的對抗精神,紀念像雙手交叠胸前、眉頭深鎖的造型,正是他1966年在辦公室拍攝的一張照片所呈現,旁邊牆壁掛着的是甘地肖像,而非毛澤東肖像。
紀念像揭幕禮亦受天災延誤,原定8月28日《我有一個夢》48周年舉行,但因颶風「艾琳」吹襲押後。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美國《華盛頓郵報》

華人在美國建築

越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美國首都華盛頓的越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由民國才女林徽音同父異母弟女兒、美籍華人林纓設計。現年52歲的林纓生於美國,耶魯大學畢業,在學時已自費到歐洲研究公墓,從此打下悼念亡者設計的基礎。21歲嶄露頭角,在越戰紀念碑設計大賽中,從1,421件參賽作品中勇奪冠軍,但保守派礙於她的華裔背景,要求重組評審團再選,但這次她仍得第一,越戰陣亡將士紀念碑從此成為她的代表作。

甘迺迪總統圖書館
位於美國波士頓的約翰.甘迺迪總統圖書館,由甘迺迪遺孀積琪蓮點名要求美籍華人貝聿銘設計,紀念亡夫。圖書館臨海而建,由圓柱體、長方體和三角斜體的幾何圖形組成,造型獨特簡潔,顏色黑白分明,1979年落成後,旋即獲公認是波士頓最佳風景名勝之一,美國建築界更將當年訂為「貝聿銘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