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耗資逾50億元的添馬艦新政府總部啟用近3個月,《蘋果》翻查了07年公眾諮詢時的宣傳資料,發現大樓景觀一如失實樓盤廣告般「大走樣」,原設計的六大景點幾乎全部貨不對辦,當年承諾的逾2.1公頃公共空間縮水了16%至1.76公頃,答允種植的400棵樹也只種了不足一半。公民黨批評政府縮骨,需向公眾交代原因。記者黃偉駿
政府於07年揀選了本地著名建築師嚴迅奇的「門常開」設計方案,作為新政府總部未來藍圖,並在模擬藍圖中,重點推介了六大景點:蓮花池、立法會花園、雕塑院、觀魚台、添馬角與添馬茶座。當時政府向公眾一再承諾,會提供逾2.1公頃(約22.6萬平方呎)公眾休憩用地,包括種植400棵樹木。
新政府總部的添馬公園於上周三啟用,交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但署方表示,公園面積只得1.76公頃,縮水足足16%。
蓮花池雕塑院消失
記者日前實地視察,發現六大景點全部貨不對辦,雕塑院與蓮花池在康文署的公園簡介中「消失」了,雕塑院變成立法會花園一部份,而且沒有任何雕塑與綠化;而蓮花池更被高牆包圍,不是原設計中的玻璃圍欄,被迫在一角「孤芳自賞」,市民要攀高圍牆才能「發現」蓮花池。立法會花園原設計有水體幕牆與一幅《基本法石碑》,但水體幕牆現時移了位,也沒有設立石碑。
觀魚台與添馬角比添馬公園低一層,觀魚台原是種滿綠色植物,旁邊池水有魚類暢游的景點,現時仍在施工未開放,但已改了名做「觀景台」,未知是否不會養魚,台的規模縮了水,四周也被高牆包圍,在高一層公園的途人也無法從高觀賞;同樣在趕工的添馬角,被「冷冰冰」的高牆包圍,跟原設計的休閒環境相差甚遠。唯一走樣較少是交由非政府機構營辦的添馬茶座,但仍在趕工未開放。
樹木不及承諾一半
記者粗略點算了添馬公園的樹木,發現只得不足200棵,不及原有承諾的一半,而公園也設有很多限制,除了禁煙,包括不准放狗、踏單車與玩滑板。
公民黨副主席黎廣德當年在公眾諮詢時,也是在四揀一中挑選了「門常開」方案,但昨日實地視察後,質疑公眾休憩用地有走樣及縮水之嫌。他表示,門常開方案的特色之一,是有高度開放的公共空間,但政府改成是高牆設計,令蓮花池被高牆包圍而無法成為景點,要求政府交代更改設計的原因。記者昨致電建築師嚴迅奇查詢,但其秘書指他不在港。行政署發言人表示,添馬公園交由康文署管理,其餘公共空間則分別由立法會及行政署負責,並堅持已種植全數400棵樹木,雕塑院則會透過公開比賽挑選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