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泰國直擊
【本報訊】泰國遭受「世紀洪災」蹂躪,記者直闖距離曼谷約一小時車程的佛統府(NakhonPathom),視察被稱為產米心臟地帶的村莊情況,眼前幾千畝稻田幾被淹沒,水深及胸。大米生產及出口量大受影響,香港米商預計下月泰國米價將會加價兩成。
記者:馮詩媚 司徒韋桐 陳兆剛
泰國部份碾米廠由於停電無法烘乾被洪水浸濕的穀米,濕穀恐品質變差,不排除稍後有人會將「次等」濕穀混合乾穀打磨包裝,再將次貨輸出外地,港人隨時買到次貨米。
泰國政府連日力阻洪峯攻入曼谷巿中心,將洪水分兩邊引流,一邊引向距離曼谷約58公里的佛統府,另一邊引向曼谷舊機場外圍,沿外圍引導入泰國灣。記者昨到佛統府內被指為產米大本營的耶空猜是他拍耶村,數千畝稻田大半已被淹浸,村內一間米廠負責人「阿猜」稱,米廠佔地2萬呎、高15米,原本每日24小時生產300噸米。一包包5公斤、10公斤及1噸裝白米本應堆滿米廠,但洪災來襲影響收成,現僅餘不足100包米,剛夠應付出口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的定單。
提防濕穀渾水摸魚
即使米廠存貨能應付手頭的定單,但目前運貨去曼谷出口的運輸成本上升,每噸米的運費增加1,000泰銖(約253港元),阿猜稱:「成本高到幾乎冇錢賺!」米廠內原本用作打穀的範圍水深及膝,已圍起沙包,阿猜慨嘆,米廠已停工12日,預計一個月後始能恢復打穀,現時一包5公斤米約150泰銖(約38港元),稍後白米出口價格難免要調高,以彌補損失。
記者在米廠採訪期間,陣陣餿味攻鼻十分難聞,原來是來自稻田被淹浸後收割出來的濕穀,以及打穀後散在地上、未及處理卻已被浸濕的米所傳出。據稱,由於米廠無電力供應,未能將濕穀烘乾,惟有「噏住」濕穀,待稍後才能打穀。據悉,泰國有很多同類碾米廠遭水浸,不排除有人稍後將濕穀混合乾穀處理,再將「溝勻」的次貨批發輸出外地,港人或有機會食次貨米。
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李廣林稱,目前出售的泰國舊米仍未出現加價情況,每公斤米維持約12元,不過泰國遭受洪災侵襲,泰國米供應受影響,將會帶動其他地方的食米加價。李廣林預計,泰國新米要到下月中才有貨,加價在所難免,「預料到時每噸米來貨會加百分之20」,但確實情況仍然有待觀察。李續稱:「未來可能買少啲泰國米,改買越南米或者中國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