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貨幣緊縮及出口回軟,令內地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放緩至9.1%,是連續三季度回落,並低於市場預期的9.3%。由於內需保持平穩,市場普遍預期,中國經濟仍可軟着陸,唯第四季經濟會持續回軟,經濟增長率有機會跌穿9%;由於經濟仍在受控軌道前進,預料中國短期不會放寬宏調政策。 記者:周燕芬
國家統計局也預計,中國經濟第二次探底的機會很微。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表示,國民經濟運行總體良好,繼續朝着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經濟的態勢從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的態勢非常明顯,物價上漲的勢頭亦得到初步遏制。
二次探底可能性低
雖然面對外圍金融動盪,他認為,中國今後一段時期經濟趨向二次探底的可能性非常低,因為內地經濟增長動力仍較強勁,今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各地加快固定資產投資的積極性較高,首9個月民間投資佔比更上升至59%。此外,國民正處於一個消費結構升級的轉型階段,前期有所調整的汽車與建材消費增速,按月已有所回升。首9個月新開工項目總投資比首8個月回升0.3個百分點,亦反映經濟基本走穩。以按季度環比,第三季度錄得2.3%升幅。
中金報告分析,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下降,主要反映緊縮的貨幣政策對總需求的抑制作用,也證明外部需求下降帶來的出口增速放緩;目前的GDP增速所體現的經濟增長仍較穩健,但第四季度經濟增速,受國內偏緊的貨幣條件和國外疲弱的經濟復蘇影響,料將進一步降低。然而,在實體經濟增長放緩和流動性偏緊的條件下,年底前對流動性控制有所放鬆的可能性加大。
M2貨幣供應回落
曾任大摩經濟師的經濟學家謝國忠則擔憂,若現在放鬆貨幣政策來緩解投機者流動性緊張的壓力,將對經濟造成巨大傷害;若把宏觀政策重點從價格穩定上移開,必將鑄成大錯。他指出,當前很多民營企業,尤其是溫州民企破產,主要由於借貸資金投機情況惡化,將這種現象定性為貨幣緊縮擠壓中小企是完全錯誤的,「正常企業不會僅僅因為借不到錢而破產,只有燒錢的投機行為才需要不斷借錢求存。」
瑞信報告指出,內地第四季及明年首季經濟增長放緩至7.5%或以下也不感驚奇,但全年可望在8%以上。該行料短期不會推出寬鬆政策,除非經濟下滑導致社會動盪,或出現金融動盪。
美銀美林指出,第四季原預期9%的GDP增長有下調風險,隨着第四季通脹回落,而現時M2貨幣供應已回落至13%水平,低於全年目標16%,為中央提供了寬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