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本地球壇由盛轉衰的著名足球評述員何鑑江(圖),看見煥然一新的旺角場,自勾起不少回憶:「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夠看到香港足運可像旺角場般歷經重建後再次起飛。」
七十有四、過着退休生活的「何老鑑」說:「70年代,本地球壇相當興旺,而位處市區的旺角場開始投入服務,自然大受歡迎;旺角場交通便利又沒有跑道,觀眾席同球場只有幾步之隔,論睇波氣氛是比大球場投入。當年甲組波多數安排下午3至4時上演,很多的士司機及藍領在交更及收工後,便齊齊入場睇波。」
當年「阿叔」抽輸好失望
當年,旺角場只設一個講波廂,為解決「兩台一廂」的問題,港台及商台會抽籤決定那台有房用,結果港台抽贏。何老鑑說:「當時在商台講波的林尚義(已故)知道後不知幾失望,因為商台要在講波席講波;而兩台樓上樓下,講得激時,在收音機已聽到彼此的講波情況。旺角場那時常爆棚,向隅的球迷會走到附近大廈天台睇免費波,據聞當時有些向球場的單位,更加收錢開放給未能買票的球迷在大廈內觀戰。」
旺角場在1990年進行首次重建,重開後不久,香港大球場亦開始改建,故90年代初,港甲賽事集中在旺角場舉行,東方、南華、快譯通及星島等球隊對決,隨時有4、5千球迷;可是球市在90年代中開始滑落,入場球迷每下愈況。何老鑑說:「旺角場完成重建,短期有一定刺激作用,因為球迷都想感受新球場,只是本地賽事水平不高,旺角場要重現昔日的光景會有困難,希望可以睇到這天來臨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