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貨加價5% 超市狂加38%學者:運用霸權魚肉消費者

來貨加價5% 超市狂加38%
學者:運用霸權魚肉消費者

【本報訊】物價飆升令市民百上加斤,百佳、惠康兩大超市更趁火打劫,藉高通脹抬高利潤。約七成市民日常食用的超市貨品較去年同期都有加價,當中以蛋糕、罐頭類食品加價最普遍,很多貨品加幅高達三至六成。但本報發現,當中確有供應商因成本上漲加價,惟兩大超市在貨架上的加幅竟然多出4倍,例如嘉頓麪包來貨只加5至7%,兩大超市同加38%。學者批評兩大超市運用超市霸權魚肉消費者。記者:張岳弢

本報分析消委會的百佳、惠康於今年10月上旬及去年10月初逾400件貨品格價調查結果,顯示約七成貨品有加價,當中不少加幅遠超同期通脹,個別更錄得三至六成的升幅,情況駭人。例如嘉頓孖寶蛋糕–櫻桃提子75克,兩間超市都錄得38%升幅,每件由去年的5.2元加至7.2元;多款罐頭亦錄得驚人升幅,梅林優質火腿午餐肉397克由14.9元升至20.9元,升幅達四成;珠江橋牌豆豉鯪魚227克亦由12.9元升至19.5元,升幅逾五成;珍珍煙肉味薯圈65克亦由去年的4.5至5.7元,升至現時7至7.7元。

兩超巿拒提供資料

本報就此向多間食物供應商查詢,當中獲四海環球食品及嘉頓公司詳細回覆。四海指出,因為內地工資及滙率上升22%及7%,及原材料加價10至120%不等,故今年首9個月批發予超市的價格較去年同期升約7至10%。至於消委會數據顯示,四海魚蛋在百佳超市錄得20%按年升幅,該公司表示,產品零售價格調整幅度由各超市自行釐定,非該公司可控制。
嘉頓則表示,鑑於食材成本上漲,嘉頓旗下麪包及蛋糕平均加幅5至7%。但兩大超市最高加幅則達38%。李錦記及淘大也承認價格有調整,但未有透露具體加幅,當中淘大強調漲幅遠低於成本價格上升的幅度。
惠康及百佳均表示,一直致力保持貨品價格穩定,惟因原材料價格上升,供應商調整價格,故無可避免反映於零售價之上,惟兩超市未有回應為何加幅遠高過貨商加幅;如何釐訂加幅;亦未有提供過去1年,超市貨品平均加幅等資料。

高通脹下增加利潤

城大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李鉅威認為,超市的售價增幅較來貨價升幅勁至數倍並不出奇,當中並非因為超市的租金、工資等成本上漲所至,「呢啲都係乘機啫」。他指出,主要原因是超市規模夠大,有「超市霸權」,能掌握市場對不同產品的需求,可計算不同產品的價格彈性,「佢知道某啲產品賣得,咁自然會賣貴啲,可以賺多啲。」他說,時代不同,雖然街市可能平過超市,但香港人貪超市夠方便、光猛,「大勢形成佢可以加價,推高通脹都無辦法。」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關注民生的食品價格上漲,若超市的售價較來貨價調整的幅度更高,應清楚解釋原因,否則只會被市民認為是藉機抬價,在高通脹情況下增加自己利潤。

過去一年來超巿有七成貨品加價,是通脹一大推手。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