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一宗感染創傷弧菌的死亡個案,一名患有心臟病的59歲男子,在上月因發燒及左小腿疼痛入院治療,但病情迅速惡化,翌日死亡,院方在其血液中發現創傷弧菌。醫學界表示,若病人並無出現爛肉等壞死性筋膜炎症狀,可能是因弧菌入血致命。
有傷口可經海水感染
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患有心臟病的病人只有發燒及左小腿疼痛,身體並無表面傷口,在上月20日進入仁濟醫院治療後,院方為他抽血檢驗,但情況轉壞於翌日死亡,中心仍調查其感染源頭。
創傷弧菌(Vibriovulnificus)主要存在於海水或海產,以往多數患者因為身體有傷口,接觸海水或海產,甚至是被海產刺傷而感染,弧菌可在24小時內入侵肌肉組織及筋膜,令患者的肌肉及筋膜壞死,造成壞死性筋膜炎。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此宗個案的病人如沒有出現壞死性筋膜炎,但在血液中含菌,可能是弧菌入血,造成敗血或休克致命。
黃世賢解釋,即使身體沒有傷口,也可以經由進食感染創傷弧菌,例如進食生蠔及魚生等,弧菌經由腸道入血,尤其是肝病患者或器官移植後的病人,免疫力較低容易因進食感染。創傷弧菌死亡率達二至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