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了社會責任,大家樂過去20多年來,一直將全線分店的餐具包裝工作,外判給庇護工場。但為了環保,大家樂近月手起刀落,陸續取消包裝定單,令本港多間庇護工場的工作大減。
大家樂以往會將堂食餐具放入一個裝有牙籤及紙巾的透明膠袋內。這個將牙籤、紙巾入袋及包裝外賣膠餐具的工序,自八十年代起,一直交由全港30多間庇護工場負責。扶康會、鄰舍輔導會是「大判」,接到大家樂的定單後,再「分判」給其他庇護工場包裝。
環保為由 取消包裝定單
據悉,大家樂管理層過去曾向社福機構表示,他們將包裝工序分發給庇護工場,是要履行社會責任,因此約在七年前,當競爭對手大快活已將有關包裝工序搬到深圳,大家樂也未有跟隨。
不過,上月開始,大家樂陸續取消有關包裝定單,令部份庇護工場「頓失所依」。有工場導師質疑大家樂此舉是為了節省成本,放棄承擔社會責任,感到無奈。專門服務中度弱智、痙攣人士的庇護工場最受影響,因這些學員較難控制手指肌肉,只適宜做入紙巾這類重複而簡單的工作。
扶康會石圍角工場經理程志林表示,過往多間庇護工場都有部份學員依靠大家樂包裝作訓練,取消定單對他們難免有影響,但工場亦有責任適應市場環境轉變。
大家樂︰合作仍然生效
正言匯社社長張超雄認為,大企業取消合約並不出奇,較理想的做法是企業撥出一定比例的資金,採用社會企業、志願機構提供的服務,甚至聘用庇護工場的學員擔任清潔等工作。
大家樂發言人表示,一直收到客戶反映堂食餐具毋須以膠袋盛載,作為一間「負責任的綠色企業」,為支持環保和回應顧客訴求,部份分店開始取消堂食餐具包膠袋,但這只是試行階段,外賣餐具的包裝工作量不受影響。
發言人指集團與社福機構的合作仍然生效,但社福機構的人手安排,是由機構自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