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券幫助少 基層家長苦

學券幫助少 基層家長苦

【本報訊】幼稚園學券制施行五年,教育學院的調查發現,基層家庭使用學券後,每月學校支出仍佔家庭收入逾一成。基層家庭由於父母在職,選擇學費較高的全日制幼稚園。教院建議政府考慮15年免費教育。此外,新的幼稚園概覽顯示,今年8月17日後入讀基督教臻美秀華幼稚園的學生,不會受學券資助。
記者:彭美芳、倪清江

特首曾蔭權06年首次提出學券制,07年正式推出,至今實施第五年。選讀非牟利幼稚園的家長可獲學券資助,減免部份學費,半日及全日制學校的學券資助相同,本學年每人可獲1.6萬元。
教院今年1至10月以問卷訪問近1,600名幼稚園家長。受訪家庭分三類:月入4萬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共400多個;月入1.5萬元至4萬元的中產家庭,共600多個;其餘為月入少於1.5萬元的低收入家庭。
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者認為學券有助減輕經濟負擔。200多個低收入家庭選讀全日制幼稚園,領取學券後,學費連雜費開支佔家庭總支出逾一成。一般再補貼學費約1,000元,以及每月300元以上的雜費,補貼的金錢較中產及高收入家庭為多。
而中產及高收入家庭領取學券後,多選半日制學校,再於放學後讓子女參加興趣班。但低收入家庭寧選學費較高的全日制學校上課。

臻美秀華被剔出名單

教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袁慧筠表示,學券制主要令中產及高收入人士受惠,基層家庭收入少,學費及雜費開支大,故無法為子女提供額外栽培,「基層小朋友喺幼稚園嘅起跑線已經輸咗,難升讀質素較好嘅小學」。她建議政府研究提供15年免費教育,令所有學童自由選讀合適的幼稚園。
另外,由「非常校監」梁淑貞管理的基督教臻美秀華幼稚園,已被剔出《稅務條例》的「獲豁免繳稅的慈善機構及慈善信託」名單,即不再是非牟利,不能接受學券資助。新的幼稚園概覽兌換學券的措施「只限在17/8/2011前已被取錄入讀的學生」,教育局指現有學童不受影響,並提醒家長,8月17日後入讀的學生無學券資助。

袁慧筠認為政府應考慮提供15年免費教育,拉近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