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情話:久違了的優雅 孖人廚房

型情話:久違了的優雅 孖人廚房

這是有關兩個80後的故事。
兩位年輕人Caleb和Joshua,留學美國,搞餐酒生意,更掛名「孖人廚房」拍短片,偶爾幫人籌組飯局選餐廳點菜配酒一腳踢,最近更與法國記事簿名牌Moleskine合作推出品酒手冊,同時舉辦展覽,動作多多,全無焦點,到底想點?

記者:曾凡
攝影:伍慶泉

兩人的故事,其實不是甚麼熱血奮鬥史—留學加州UCLA商業經濟系,2009年畢業,遇上金融海嘯,明知在美求職無望,當時香港取消葡萄酒稅,便決定回流創業,夥拍另外兩位老友集資廿幾萬元創立公司,主打最愛的加州紅酒,營運年半,每月生意額過百萬。
儘管當中過程如何辛酸,白撞扣門傾代理推銷餐酒力讚咱家代理如何如何的好飲,花了半年已經在香港這個餐酒飽和地搶佔一席站穩陣腳,談何容易。但這當中的玄機和成功的秘訣,不如留待《壹盤生意》去探討吧,我們還是繼續風花雪月好了。

純正無雜質

我是在一個私人飯局人認識孖仔的,那晚選址在上環一間只有一個廚房一張枱的餐廳裏舉行,連廚師也是另外招來的,不論菜單、配酒和音樂,都由孖仔負責發辦,這頓飯吃了四五個小時,有種家的感覺,久未遇過這種排場,窩心貼心。
鄧小宇告訴我,這對孖仔有一種久違了的優雅。當然,他所說的優雅,是屬於80年代那種純正並無滲進雜質的優雅。
他說,「看了《孖人廚房》放在YouTube的三條短片,令我覺得其實香港80後的形象不一定負面,他們一樣可以有他們優雅的生活。
「這三條短片都是環繞兩個主角—一對年輕孖生兄弟動腦筋設計菜式、挑選佳釀,親自下廚,最後與一眾好友品嚐他們的廚藝,把酒談心,度過一段溫馨愉快的時光。
「難得是他們肯花心思去挑選很輕盈寫意的背景音樂,找來很具特色的場景(多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型西餐廳),然後用上即興/跳躍式的拍攝手法去突出一種不經意的瀟灑和浪漫,年輕人不就是應該有着這種不浮誇又有着品味的社交生活?
「是的,最可愛之處正是兩個主角和他們出鏡的好友們,都沒有富二代的氣焰,形象更接近一般的salaryman,正好印證到優雅和時尚不一定要靠金錢堆砌出來,只要我們有一份心意,對自己的生活質素有要求,我們也可以用平民化的成本,哪怕只是短短一陣子,也能夠把香港變成西岸。」

■畢業後,在加州開車6-7小時到NapaValley,日試八間酒莊找酒莊尋找商談合作機會,小朋友模樣的二人被拒機會當然不少,後來索性集中小型酒莊,從小量開始漸漸做出成績。

完整呈現生活方式

對孖仔來說,其實一切都理所當然,「我們愛煮食,在美國的時候,整幢房子都是由我兩兄弟去負責,每逢周末就是這樣度過,短片不過是把我們的生活方式呈現出來。」
拍片之餘,朋友間會邀請孖仔作飯局策劃人,因為不想人云亦云哪間好吃哪間有型,於是抱着好奇心態博覽餐廳小館,驚訝香港地少人多竟也有不少秘密花園有趣又新鮮。於是搞飯局成了信心保證,鄧小宇私人飯局有鍾楚紅有張叔平有卓韻芝,都是由孖仔上場,邊煮邊談,眾人也樂得讓這兩位小朋友大顯身手。
飯局之餘,孖仔也想法多多,因為餐酒生意上了軌道,擴展生意之餘其實更想把一整套的生活品味展現,認識的人也與日俱增,正在構想有甚麼周邊的東西事物可以作為分支橫流。
搭上灣仔型店Kapok推出MoleskineWineJournal,又同時邀請插畫師以葡萄酒作靈感展出作品兩幅,同時以餐酒木箱搭砌桌椅一張,都不過希望在建立一個完整的品味地圖。
地圖雖然尚在建構中,但目的地早已在心中落戶,兩人異口同聲認為尋找一個更大空間,把公司/貨倉/廚房/餐廳/酒吧/畫廊結合在一起,完整的lifestyle才可以在一個空間裏發生。我興致勃勃和應,不如偶爾邀請廚師到會大顯身手,或者成為公關公司私人宴會交際地,公餘亦可視作康樂室玩玩乒乓球下下波子棋。

■其中一張心思之作,以平常來形容餐酒顏色的名字,配上插畫和詩意的文字解說。

■位於九龍灣的辦公室,一邊用來作貨倉,一邊用來辦公,未來的目標是把公司、貨倉、廚房、餐廳、酒吧、畫廊結合在一起。

■Kapok老闆Arnault是Moleskine的亞洲區代理,孖仔自言某次口多多跟Arnault說想和Moleskinecrossover,便促成這次合作,所以說,機會是自己爭取的。($298)

■這次展覽是孖仔走出廚房的第一步,展期至10月31號,地址是灣仔日街Kapok店。

他們是80後的優雅

如果每個成功的案例裏都有必然的伯樂在推波助瀾,鄧小宇可謂把孖人介紹給文藝界的一個重要人物。我問他怎樣認識孖仔,他說就在一次書友交流會中,孖仔來聽他的講座,並留下了電話和自我介紹。「我本來都不以為意,偶爾在YouTube看到他倆的《孖人廚房》短片,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被片中所呈現出來的歐陸氣息所吸引。「在香港我們確是沒有像歐洲那樣的露天咖啡座,但對泡露天咖啡座有所嚮往的年輕一族,我相信必然會被《孖人廚房》刻意營造的那種歐陸又帶點美國西岸的氣息所迷倒」,他說。
後來他索性叫孖仔來幫他主持多場飯局,而每一次的地方和食物都是令人喜出望外的。不止是飯局,就連孖仔的其他搞作,小宇也認為不可多得。「他們有很多很有創意的想法,而且不是想,在能力許可下是會實際地去嘗試做出來的,這樣的年輕人已經值得鼓勵。」

鄧小宇
《號外》雜誌元老之一,其80年代作品《穿Kenzo的女人》被喻為《Sex&TheCity》的始祖,近年作品《吃羅宋湯的日子》讓人重新認識優雅的老好時光。

多媒體的一代

《信報》旗下刊物《LifestyleJournal》推出的網站《禮樂》,也找來孖仔開設短片專欄「ComfortFood」,拍攝兩人去不同餐廳與不同的大廚交流,學烹調,延續「孖人廚房」那種輕鬆的調子,把生活美食融入其中。
出版人黃源順說,香港的年輕人大多沒有個人品味,也沒有追求。「孖仔那種態度不是一種策略,而是真的發自內心的興趣,這已經難能可貴。而且他們懂得利用多媒體的特性去創作,把對生活的態度完整呈現出來。」
雖然短片不是美女廚房,沒有笑料,沒有廚藝技巧,幾分鐘的畫面就是孖仔參觀大廚廚房,欣賞廚藝表演的過程,但就賞心悅目,成為了網站點擊率最高的一個欄目。
網站: http://ljgiftness.com

黃源順
《信報LifestyleJournal》出版人,著名品味人。

 
後記

孖仔的純情天真的確惹人憐愛,他們不是有甚麼偉大理想抱負或者要改變世界甚麼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地發生着。80後的青年人往往都讓人有一種時不與我的慨嘆,相對於依然迷惑於人生目標的大多數來說,孖仔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對吃喝享受的看法,都讓人有一種輕輕的、淡而無味的,又確實地讓人感到生活的甜美,就像日本生活家松浦彌太郎所說的「不要活得太用力」,我在美食酒精和音樂中重新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