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環球面臨水資源短缺問題,《施政報告》提出在東江水及水塘存水以外,重新引入海水化淡設施,擬於將軍澳興建中型海水化淡廠,以最先進的逆滲透技術化淡海水,預計研究及興建廠房需時十年,長遠目標是以海水化淡技術供應全港一成食水。記者:蔡建豪、梁德倫、麥志榮
本港過去數十年一直倚靠內地供應東江水,近年整個珠三角地區也面對缺水難題,政府與粵方正商討新一輪的東江水協議,確保東江水在2014年前繼續輸港,但未來的東江水供應存在變數。曾蔭權昨說香港作為珠三角洲經濟區一員,有責任致力探索其他供水水源,滿足本地需求。
水務處一直留意最新的海水化淡技術,早於2007年已分別於屯門及鴨脷洲設置海水化淡設施試驗廠,抽取海水試驗逆滲透技術,證實技術有效。曾蔭權昨在《施政報告》中正式提出,已預留將軍澳堆填區毗鄰的137區一片10公頃的臨海土地,興建一所中型海水化淡廠。
目標供應全港一成食水
政府消息指,安排海水化淡廠所需的規劃及研究工作,約需時兩至三年,整個設計及建造程序則需時六年,估計最少需時十年才能完成整個化淡廠計劃。
海水化淡為食水的成本價約為每立方米10元,較東江水或水塘食水的每立方米7元高,但在技術日趨成熟下,成本有望逐步下調。海水化淡廠初步可供應全港5%的食水,長遠的目標是把供水量提升至10%。
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指出,逆滲透技術是利用高壓把海水壓縮通過濾水薄膜,由於薄膜能夠吸納海水中的鹽份,通過化淡程序的海水,有別於東江水以及本港水塘存水,不需要再送到濾水廠處理,「基本上,出嚟嘅水同蒸餾水係一樣」。
長遠水價差異將會縮窄
他直言,海水化淡最適宜於沿海的新區實施,以將軍澳為例,海水化淡廠已能令該區食水自給自足,也可大大減少興建水管的費用。
何建宗表示,目前東江水的淨水價為每立方米4元,海水化淡食水的淨水價大約為7元,長遠來說,水價的差異將會縮窄。
他直言東江水一直是「政治供水」,本港付鈔買水並非中央考慮,即使內地水源困難,本港仍獲優先供水,但在環球面臨水資源缺乏的時刻,本港應履行世界公民責任,在尋找減少輸入東江水以外,以科技及能力開發海水化淡技術,日後更有機會把經驗轉移內地沿海城市,締造環保產業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