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危機》
全民高利貸導致製造業之都浙江溫州民企老闆紛紛走佬,資金鏈隨時斷裂,浙江省高官先開緊急會議要求各大銀行不得向困難企業「收水喉」兼要「放水」,就連人大常委農資委副主任潘玉花亦被派進工商銀行溫州分行助民企融資。總理溫家寶上周更親赴溫州令全力拯救。本報記者前往溫州,直擊各大銀行是否為企業大開方便之門,在採訪過程中發現大部份銀行仍然「水緊」,更有銀行透過貸款乘機掠水。
記者:陳新政 攝影:梁志永
中央令銀行不要迫死困難企業,不要追收舊債,還要低息借貸,為了解溫州民企是否漸脫困境。記者喬裝「富二代」,來到建行(939)代家人以房地產作抵押品,借100萬元(人民幣.下同),建行職員開出年利息1.3分(13厘)的條件,利息較民間高利貸少得多。
但低息條件卻換來困難的審批程序,建行貸款經理表示審批要15至30日,更揚言未必會批,「9月份的貸款申請還未批出,就算你信譽良好,以豪宅貸款,我也不保證你甚麼時候能借到錢。」經理更教記者以信用卡現金透支,避過冗長的審批程序,「年利息只要1.5分(15厘),跟個人貸款相差不遠,每張白金卡可透支20萬,這方法借錢方便很多!」
有抵押也借不到錢
小額貸款並不順利,記者便嘗試以企業貸款方式,並提高貸款額,以「幫老闆」作藉口到工行(1398)借錢,看能否獲得「優待」,但工行經理劈頭第一句就說,「現在個人貸款是做不到,有抵押也沒用」。他直言銀行現時沒錢,「算是長期客仔都冇得傾」。記者詢問溫家寶及省政府派出工作組後,有否擴闊「水源」,經理卻表示還未收到上級指示,但他指申請企業貸款還「有得傾」,但沒有實際的審批時間,而且企業貸款只能向公司的註冊銀行借錢,變相縮窄貸款途徑。
貸款10%須買基金投資
除上述兩間銀行外,記者還查詢過農行(1288)、光大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交行(3328)、溫州銀行及鹿城農村合作社,大多數都要1個月審批時間,對財困的民企根本是遠水不能救近火。只有中行(3988)例外,審批時間只有短短5天,年利息1.3分(13厘),但借貸條件卻十分搵笨,該行經理表示,客戶要將貸款額10%購買該行的基金作投資,限期最少1年,名副其實的「9出13歸」。
銀行還未配合救市,當地的投資機構卻身先土卒,溫州民間資本中心從香港急調2億資金回國後,成立2億元的企業重組救市基金,但該中心負責人坦言,2億資金不能解決溫州的民貸危機,但卻能向銀行及各大企業起到示範作用,吸引更多資金救市。
政府的救市政策還未有成效,銀行資金短缺,中小企只能向民資高利貸借錢,形成惡性循環。記者去到甌海工業區,發現有多間工廠倒閉,附近的工人表示,其實自溫家寶來到後,仍有小量廠家倒閉,「溫總來後,消息都被封鎖了,其實政府說了幫助,市場都有信心,但沒可能在國慶短短一星期,就能起死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