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慳電膽券 被指利益輸送

倡慳電膽券 被指利益輸送

【本報訊】為鼓勵公眾節能,曾蔭權於09年的施政報告提出由兩間電力公司向住宅用戶派發100元慳電膽券,但其姻親正是飛利浦照明產品的港區代理,遂引起一段利益輸送的政治風波。
在未能釋除公眾疑慮下,派發慳電膽券計劃最終擱置,未能推動市民節能減排之餘,環保政績更添上污點。
慳電膽券計劃原意是透過由兩電向住宅用戶派發慳電膽券,鼓勵全民支付2.45億元向指定商戶購買慳電膽,取締耗能的鎢絲燈泡。不過,計劃在未經詳細考慮下出台,曾蔭權未有申報其姻親莫錦泉代理燈泡,被質疑政策是「明益自己友」的利益輸送行為。曾蔭權事後亦拒絕親身交代事件,推說政策是由環境局提出。
在利益輸送的嫌疑以外,倉卒出爐的慳電膽券計劃,容許兩電在電費中收回派發慳電膽券的成本,也被批評間接容許兩電加費。至於未設定回收棄置慳電膽的配套措施,也帶出污染環境的憂慮。結果,環境局宣佈擱置慳電膽券計劃,直至今年機電工程署才就取締鎢絲燈泡,諮詢公眾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