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大業始於中環

反清大業始於中環

電影《十月圍城》和《辛亥革命》中,張學友飾演楊衢雲,成龍飾演黃興,讓港人重新認識兩位革命功臣。楊乃本港第一代革命領袖,反清大業始於中環,最後也命喪中環;黃興曾在屯門成立統籌部,披甲上陣發動黃花崗之役,有內地網民更稱他為「真正國父」。有歷史學家認為,孫中山地位毋庸置疑,但楊、黃二人的功勞確因種種歷史原因被隱沒。

楊衢雲命喪結志街

楊衢雲曾於香港海軍船塢當機械學徒,遇上工業意外斷三指,之後隨父讀英文、習武技。楊1890年與同道創辦輔仁文社,因最年長獲推舉為社長,成為香港第一代革命家。楊翌年於雅麗氏醫院結識孫中山。
從興中會創會成員的歷史性合照所見,會長楊衢雲居中,孫中山僅站後排偏右。廣州起義一役,楊負責募集死士及籌錢,事敗後孫中山逃奔澳門,楊則到東南亞及南非成立興中會分會,招攬同道華僑。楊其後讓位予孫,合力發動惠州起義,又再失敗。1901年1月,楊於結志街寓所遭清廷暗殺。
香港的《華字日報》記載,楊衢雲身故十年後,一盧姓男子因劫案提堂,在庭上聲稱楊衢雲生前曾接濟他。盧表示楊被刺後,時任輔政司梅含理往探望,楊臨死前向梅提供殺手線索,說:「我死後務求英國政府為我昭雪。」如今此段資料難確認真偽,當時楊與港英政府的關係也無從考證。梅含理其後成為第15任港督。

黃興屯門調兵遣將

珠海學院香港歷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蕭國健解釋,以孫中山為首的四大寇,與輔仁文社的十多名成員合組興中會,成立初期順理成章以後者為核心,楊當會長不足為奇,惜楊死後十年才有辛亥革命。
「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孫中山如此形容黃花崗之役。黃興於長沙創辦華興會,與興中會合併為同盟會。黃曾於屯門青山農場調兵遣將策劃黃花崗之役,並率領最少86名烈士起義,戰前寫下「絕命書」明志誓死殺敵。
蕭國健形容黃興為出色軍事家,善指揮大局。但由於黃乃北方領袖,其歷史地位隨蔣介石北伐被淡化,「歷史好多細節,大家都唔敢掂,只係口號式歌頌孫中山」。孫中山則花了大半生周遊列國,爭取海外華僑支持,直接促使革命成功,「搞革命點會諗回報?孫中山都係死後先被稱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