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門徒說師傅一個猛做數 一個不備課

香港門徒說師傅
一個猛做數 一個不備課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主任關蔭強,是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兩名得主的學生,1980年代在明尼蘇達大學讀博士,受業於兩位名師。他說,明大當年有兩人坐鎮,宏觀經濟學堪稱全美最好,令明尼蘇達學派成為諾獎一大力量。

數理嚴謹見長

關蔭強說,明尼蘇達學派在經濟思想上,跟麻省理工、哈佛這些強調政府干預經濟作用的凱恩斯學派重鎮不同,而是跟芝加哥學派一脈相承,屬新古典經濟學派,以數理嚴謹見長,強調建立模型,由於數理要求高,他當年博士班一年收30人,最後只約10人畢業。
他指出,當年明大有四大名師聚首,現在各散東西,普雷斯科特(EdwardPrescott)2004年已贏諾獎,今年輪到薩金特和西姆斯,剩下的貨幣經濟學好手華萊士(NeilWallace)預料未來幾年都會得獎,而名師出高徒,四人的學生不少都可望贏得諾獎,像芝加哥大學計量經濟學家漢森(LarsHansen)。
至於自己兩位師傅,關蔭強說教學法截然不同。「薩金特對學生好好,備課充足,講義寫到成本書一樣。」他第一課已叫學生不要問任何經濟問題,只要埋首做數,令不少學生納悶,到第二學期才知他銳意要學生練好基本功才談經濟,免浪費時間,就像「少林學武要先擔水斬柴」。
「西姆斯教書從不備課,只說自己正在思考的問題,但學生往往從其中一句獲得啟發。」關蔭強就是從中他一句半句中得靈感寫成博士論文,他出試題連自己都不知答案,讓學生跟他一起探索。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