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心靈 - 高慧然

自由的心靈 - 高慧然

有人批評TheHelp將民權運動過於簡單化、浪漫化,未免言重了。我不認為這是一部志在「運動」的電影。史嘉特無此野心,她只是想聽聽她如此熟悉,卻又無比陌生的一群人的真心話,想聽聽她們脫下女傭制服,回復為一個女人、一個母親時的心靈剖白。想聽聽她們如何評論自己的白人僱主,想知道發生在她們身上的故事。
女傭們為史嘉特提供了素材,讓她的書足以為出版巿場帶來新衝擊。同時,史嘉特為女傭們提供了機會,讓她們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釋放自己的真實感覺。書出版後,史嘉特得償所願,可以去她嚮往的出版社工作,去她喜歡的紐約,那個象徵自由和開放的城巿。而黑人女傭的現狀並未得以改善,馬丁路德也尚未站到總統身後,她們被喚醒的,是自己的維權意識。所以,三地譯名中,我比較喜歡大陸的「相助」。台灣人譯作「姐妹」,不是太妥切,不,白人與黑人女傭之間距離成為姐妹,還有極遙遠的路。港譯「寫出友共鳴」,亦欠精準。史嘉特與黑人女傭們的命運在某一特殊階段發生了交集,但最終,她們將各行各路。
非常喜歡電影的結尾,女傭愛比琳失去工作後,流淚走向不確定的前路,但她的步履堅定而輕快。自從真實說出自己的感受之後,她就獲得了心靈的自由。這個,才是電影試圖帶給觀眾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