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證券業組織早前向政府建議暫時禁止沽空,女股神劉央近日亦向傳媒指,若果港府再不禁沽空,大市將見萬五點。確實危言聳聽,空軍是否推低港股黑手,我真係唔知,但禁沽空無助大市回升,卻是很多研究的結論。
紐約聯邦儲備局剛發佈的一份新鮮熱辣研究《跌市:禁沽空有救?(MarketDeclines:IsBanningShortSellingtheSolution?)》,便直指禁沽空雖然是跌市中頗受政客歡迎的行政手段,但對防止股價下跌無大幫助,反而大大增加了交易的成本。
該局綜觀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金融海嘯期間,30個國家禁沽空的個案,發現被禁沽空的股份,回報與容許沽空的相若。雖然在美國,被禁沽空的金融股確實一度跑贏大市,但研究認為,這很可能是因為同期財政部正緊急立法,通過購買金融機構的問題資產,多於禁沽空措施的影響。整體而言,禁沽空對股價的影響最多為中性。
禁沽空不但益處不大,成本更不低。報告指,對於美國404隻被禁沽空的金融股而言,其買賣差價因而擴闊23點子(相當0.23%),這意味在禁沽空實施的14日裏,買家買貴而賣家賣平了合共6.04億美元。對期權市場來說,由於禁沽空的豁免措施不明朗,令買賣差價擴闊了10%,投資者又因此多付了5.05億美元。兩者合共令交易成本上升了逾10億美元,還未計入因為差價擴闊而未有入市的交投損失,亦未有計算其他市場如可換股債券市場的影響。
空倉越增加 回報反較好
禁沽空未見其利卻見其害,而且可能連敵人都搞錯。研究審視了今年8月5日美國信貸評級被降後,美股的6.66%大跌市,發現空軍並非導致股價下跌的元凶,甚至連幫兇都不是。
研究指,8月上旬確實大部份股份的沽空有所增加,但奇就奇在,空倉增加越多的股份,回報反而較好,空倉減少的股份,回報卻較差,這似乎違反空軍推跌股價的印象。再者,不論是大價股或細價股,或比較可拋空股份與限制拋空股份,均得出空倉越多表現越好的相似結論。
研究另一個有趣發現,是調查了327宗沽空者與公司的爭拗事件,當中不少公司例必指沽空者造謠推低股價,但其股份往後一年平均跑輸大市24.7%,而且在66宗個案中,公司明確要求監管機構立案調查沽空者,其往後一年的股價竟下跌27.7%。報告認為,這反映有問題的多為公司自己,而非沽空者。
雷曼兄弟前行政總裁DickFuld曾表示:「若給我找到一個空軍,我要把他的心挖出來,並在他死去前,當面吃掉它。」儘管Fuld說得咬牙切齒,但禁止沽空雷曼是否可以救雷曼,似乎已不用多說。
中國不會開水喉
通脹高企不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地產市場冷卻、高利貸爆煲或會引發債務危機……中國面對的難題一籮籮,然而不少分析員指,中國的問題其實不太大,投資者不用太擔心,因為一招「開水喉」可把所有問題解決。正如3年前,中國政府為對抗金融海嘯,推出4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方案,中國經濟火車頭繼續全速前進。
存有「開水喉」可立即解決問題這想法,本身已是一個大問題,因為這是政府決策人最不願意見到的「道德風險」。假如政府官員、企業家、人民不從自己的錯失中吸取到教訓,每次出事都有人出手打救,針拮不到肉,犯錯者的行為只會繼續放任,繼續漠視風險。原則上政府決策人不應隨便出手救市,很多時候置諸死地是最適當的處理方法,因為跌低起身的一道力又強又勁,加上經歷過跌低的痛楚會產生危機意識,對長遠經濟發展反而有利。不過,政府不能脫離現實,很多時現實是政府要向民粹低頭,3年前的4萬億人民幣方案,便是向民粹低頭的例子。
難題未夠痛
現時中國政府面對的環境,是過去一段時間政府實行收緊信貸政策,為過熱的經濟降溫,鎖定控制通脹為經濟政策的頭號目標。即是說,現行政策是跟「開水喉」相反,是「閂水喉」。現行政策遇到矛盾,政府會否貿然改變政策,代表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
中國政府奉行集體領導,對一些如經濟政策的複雜問題,達成一致看法已不易,在沒有明顯而又迫切的需要下,開倒車扭轉現行的政策,我認為機會不大。或者現時中國面對的難題未夠痛─未痛至要不顧一切去「開水喉」的地步。3年前4萬億人民幣方案遺下的惡果仍在眼前,政府、銀行、企業等正面對一條條無車行駛的公路、一幢幢無人住的大樓。這些不是回憶,是活生生要清理的蘇州屎。舊問題未解決,集體領導決策層不具勇氣在這時候開倒車,製造新問題。
溫總走去溫州慰問中小企這場騷,不能產生絲毫共鳴,唔做好過做。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炒樓輸錢,借高利貸借到自殺,這些影像唔Sell,震撼程度遠不及老百姓投訴一句:豬肉太貴。控制通脹仍然是中國政府的頭號目標。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