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 經濟學獎】
宏觀經濟問題,千頭萬緒。政府政策會影響經濟,經濟又會影響政策;私營公司投資決定受經濟和政策預期影響,政府決策又受預期私營部門活動影響。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兩位得主,憑着一套方法找出這些「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宏觀經濟問題的答案,為現今所有經濟學家為經濟把脈、政府和央行研究如何處理經濟危機,提供不可或缺的工具。
瑞典皇家科學院昨(周一)宣佈,今年經濟學獎的1,000萬瑞典克朗(1,163萬港元)獎金,由現於紐約大學任教的薩金特(ThomasSargent)和及普林斯頓大學的西姆斯(ChristopherSims)平分,表揚兩人對「宏觀經濟因果關係實證研究」的貢獻。
研究歐洲多國超高通脹
評審團指出,宏觀經濟涉及互為因果的因素,又涉及各方的理性預期,卻不能做受控實驗要一些國家推行某些政策,另一些國家推行另一些政策來比較,只能分析歷史數據,兩名得主卻證明,就算這樣都可以分析出因果關係。
薩金特的研究,集中於用歷史數據去了解經濟政策有系統的變化,是如何影響經濟,如息率以既定模式回應通脹和經濟周期的變化,或者央行執行將通脹率維持在接近2%的政策,其中加入理性預期的因素。薩金特的分析三部曲,是先建構宏觀經濟結構模型,再用求出這數學模型的解式,再套用歷史數據分析。
他將這套分析方法,用於研究歐洲多國過去多次超高通脹時期,以及1970年代多國由高通脹政策轉至低通脹政策,結果發現公眾和央行對通脹的預期,都是逐步發展出來,但這反過來影響實體經濟行為,所以壓抑通脹通常都需要長時間才收效。
西姆斯的分析,則集中在油價或利率出人意料急變,會如何影響通脹、就業率、國內經濟收入等宏觀經濟變數,同樣引入理性預期因素。他的分析同樣有三部曲,先建構統計預測宏觀經濟模型,再從中抽取基本突變變數,最後用歷史數據分析這些突變變數對經濟影響。
加息一至兩年 通脹率下降
據他的研究分析,央行加息壓通脹,通常在一至兩年後才見通脹率下降,經濟增長短期內即開始逐漸放緩,幾年後才回復正常發展軌道。
評審團表示,薩金特和西姆斯的分析互相補足,合起來是對宏觀經濟提供全面分析,「為現代宏觀經濟分析提供穩固基礎」,亦因為兩人的貢獻,今日宏觀經濟研究和政策分析數量大增。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主任關蔭強表示,今日宏觀經濟學所有領域,都涉及兩人的研究分析,兩人亦掀起「理性預期革命」,成宏觀經濟分析不可或缺因素。
法新社/路透社/諾貝爾獎網站
西姆斯ChristopherA.Sims(68歲)
將任美經濟學會會長
「收到電話時我正在熟睡,我很高興可以和薩金特一起獲獎,這個獎項對我非常重要,因為它凝聚了很多其他人的貢獻。至於那筆獎金,我會先以現金方式保留着。」這位普林斯頓大學經濟銀行學系教授,果然很經濟。
下周五滿69歲的西姆斯,26歲在哈佛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後,曾在哈佛、明尼蘇達和耶魯大學任教,1999年起轉往普林斯頓任教。他稍後會出任美國經濟學會會長,對國家現時經濟困局,坦言難以三言兩語解決,但認為他的得獎理論有助揪出尋找問題源頭的方法,然後透過新研究,帶領大家走出困局。
薩金特ThomasJohnSargent(68歲)
「理性預期」革命人物
「我將繼續工作和做正在做的事,我愛我所做的。」薩金特對獲獎表示驚訝,但聲言照常教學,生活不會受影響。
宏觀經濟學家薩金特是「理性預期」(rationalexpectation)革命的代表人物,更被譽為全球最大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他一生醉心經濟,1964年畢業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同時被選為年度最傑出學生,四年後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之後一直在名牌大學任教,包括賓夕凡尼亞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芝加哥大學及史丹福大學,現為紐約大學經濟及商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