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故事荒廢黃竹洋變身文物景點

舊故事
荒廢黃竹洋變身文物景點

現時一片破落荒蕪的黃竹洋,過去曾有過黃金時代。以種植水稻馳名的村落,村民將收成的稻米送到西貢墟出售,令該村在上世紀60年代,成為西貢最富庶的四大地區之一。雖然村落已隨村民外移荒廢,但這條有350年歷史的廣府村擁有的天然生態及文物景觀,仍有很大潛力優化成生態文物景點。

日軍佔領遺害

黃竹洋的發展有一段故事,早於南宋時期(1127-1279)居於九龍城的東莞李氏族人,逐漸移居黃竹洋。李氏於清順治17年(1660年)正式建立黃竹洋,屬當時的「官富司管屬村莊」,清政府曾為了要切斷明末遺將鄭成功與沿海民眾聯絡支援,強迫村民向內陸遷移,直至康熙年間才獲復界回遷。
上世紀中,種植水稻令村民富庶,但日軍在佔領黃竹洋時,在附近的馬鞍山開採石礦。開礦令地下水位降低,令種植水稻的肥沃土地消失,村民再無法靠耕種為生;田地荒廢加速了村民外移,盛極一時的村落終難逃荒廢的命運。不過,由於黃竹洋地處偏僻,人迹稀少,村落荒廢卻令這處孕育成一個動植物種類繁多、混然天成的生態天堂。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