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的中環,華洋集處,龍蛇混雜,黑幫分子也參與革命。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蕭國健指出,太平天國覆亡後,大批敗軍逃到香港,不少人成為黑幫分子。1860年代,中環一帶多達70多個三合會堂口。
蕭國健上月出版的《香港辛亥革命名人志》記載,太平天國遺臣洪全福幼隨洪秀全起義,功封「左天將」,輾轉敗逃到港行醫,成為黑幫「洪順堂」香港首領。興中會謝纘泰與父親謝日昌也是洪順堂會員。楊衢雲被清廷暗殺後,謝為友報仇,與洪全福籌劃廣州起義。謝其後與英人合辦《南清早報》,乃《南華早報》前身,謝透過此報鼓吹革命。按資料,惠州起義總指揮鄭士良也是洪順堂隸屬的洪門首領。
歷史博物館名譽顧問鄭寶鴻從世界各地跳虱市場和舊相買手,收集百年前中環面貌的相片和明信片,「洋人鍾意影一套當手信。英國好多大宅成百年歷史,啲相擺喺度冇郁過,香港反而保存唔到」。
中環海濱盡是碼頭
老照片裏的中環海濱盡是密密麻麻的碼頭。鄭寶鴻解釋,當時中環至石塘嘴,多達30個碼頭。中環華洋聚居,華商、寄信局及錢莊集中上環。洋人稱香港為「埠頭地」,遠至美國檀香山,近至東南亞均有船可達,中上環的佈局有助孫中山周遊列國、滙款及通傳革命訊息。置地廣場及上環新安大廈是昔日的香港大酒店及風月場所洞天酒家,均是孫中山獲華商款待時曾踏足之地。